脾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脾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施小庆

施小庆(解放军九八医院传染科浙江湖州313000)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1]。本科于2002年至2006年对17例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术后血三系短时间内上升明显,效果显著。现将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9岁。脾脏最大的肋下16cm,最小的肋下2cm;WBC1.5~2.68×109/L,PLT15~68×109/L,RBC2.99~3.74×1012/L。栓塞部位以脾动脉主干为主,栓塞总面积达1/2。术后一周查WBC6.48~9.47×109/L,PLT56~127×109/L,RBC3.77~4.64×1012/L。

2护理

2.1发热脾脏的供血动脉被栓塞后,栓塞的组织产生无菌性坏死,激发机体免疫细胞向局部浸润,发生免疫反应,出现发热,呈驰张热。本组术后第2天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最高达40.1℃。对低热患者鼓励多饮水,增加排出量,1周后体温基本正常。6例体温超过39℃,予测体温1/4h,物理降温或消炎痛栓塞肛、多饮水,给予高能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一般7-10天体温正常,有4例发热超过15天,给予抗生素及静脉营养,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2脾区疼痛疼痛多由栓塞部位血流阻塞造成却血坏死所致。患者栓塞术后第2天主诉脾区胀痛,有时可放射致左肩部疼痛。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注意面部表情、面色、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观察腹部症状与体征。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力的不同,针对性采用心理护理,解释疼痛原因及缓解时间。鼓励其诉说疼痛和不适感。5例患者使用消炎痛栓塞肛后疼痛缓解;3例患者予扶他林缓释片75mg口服后疼痛缓解;在其他止痛剂使用无效果的情况下,患者均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舌下含服后疼痛缓解,本药不能长期使用,有成瘾性。让患者在疼痛时,尽量放松,用热毛巾热敷或转移注意力。2例患者脾区疼痛达1个月余,一般15-30天疼痛缓解。

2.3出血用沙袋压迫股动脉穿刺处,防止穿刺点出血,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双足背动脉搏动,每30分钟一次。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其中1例术后48小时穿刺点仍有出血,所以笔者建议沙袋压迫时间可适当延长,下床活动最好在24小时以后。术后常规使用止血类及抗生素等药物,防止出血及感染等症状。

2.4消化道症状碘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护士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性质。根据医嘱使用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缓解胃肠道反应;速尿20mg肌肉注射,加速碘剂的排泄。加强口腔护理。经上述处理后,消化道均有所缓解。

2.5胰腺炎主要是导管头端未能超过胰背动脉远端或操作不当导致栓塞剂返流入胰供血动脉所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另外栓塞剂返流还可引起胃肠道等部位的异位栓塞。作为护理人员对此应有所了解和认识[2]。

2.6腹水加重可能与脾梗死后炎症,水肿渗出刺激腹膜,术后肝功能差与胃纳差有关[3]。

3小结

通过对17例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术的观察与护理,发现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脾功能亢进,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必须加强对这些症状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83-1985

[2].鹿咏红、张希金、田慧、胡晓燕.脾机能亢进症脾动脉栓塞治疗的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04,21(5):452-453

[3].张伟丽、雷徐敏、黄丽美.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7,6(2)010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