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何骏

(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12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穿刺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8例患者中,有效80例,占67.8%;无效18例,占15.3%;死亡20例,占16.9%。其中,20例死亡病例中,16例死于严重并发症,4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病死率最低,与超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早的临床效果更佳。

【关键词】微创穿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6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给疾病的发生增加了较大风险,其中,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其中一类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人们的身体健康。我院收治了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微创穿刺治疗,现对治疗方法和临床结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46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3.6±12.3)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

1.2方法

118例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治疗,根据CT扫描结果确定血肿位置及穿刺点,在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外侧裂,从而保护好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采用静脉镇静加局部麻醉的方式,选择好适宜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借助低速电钻将其穿刺至血肿中心。穿刺完成后确认穿刺位置是否准确,准确无误后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血肿部位中的液化部分,同时保留引流管。其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每天用2~5ml生理盐水将尿激酶2~3万U溶解后,注入到引流管内,每天1~2次。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确定引流管位置有无变化,并适当调整,待血肿基础消除后拔出。此外,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手术(<6h)、早期手术(6~24h)以及延期手术(>24h)。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8例患者在经过微创穿刺治疗后,有效80例,有效率67.8%;无效18例,无效率15.3%;死亡20例,病死率16.9%。其中,20例死亡病例中,16例死于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肾功能不全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4例死于术后再出血。在手术时机方面,超早期手术治疗20例,死亡6例;早期手术治疗71例,死亡9例;延期手术治疗27例,死亡5例。早期手术病死率最低,与超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脑出血是其中一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该疾病是在患者原有高血压的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是由于血压的突然升高所致。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血肿部位会形成占位效应,同时形成周围水肿,并在48~72h内形成高峰,累及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不利于临床治疗[1]。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保持稳定血压非常关键。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的当务之急是降低颅压。在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2],脑出血后引起的血压升高在治疗过程中,若降低速度过快,则可能引起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严重损害。因此,有学者认为[3],对该类患者应将其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左右,并注意一定要缓慢降压。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降低颅压首选甘露醇,但值得注意的是,甘露醇使用间隔为4~6h,或在两次应用之间使用利尿剂,防止反跳性颅内压升高,且滴注速度应快,否则难以达到降压效果。

微创穿刺引流术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抢救工作,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受到诸如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有研究认为[4],高血压脑出血发病6h内可能出血未停止,此时选择手术有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出血24h后又有可能形成周围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因此,提倡最佳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24h内。另外,微创手术后也并不一定会绝对不出血,再出血也是该类手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已有的文献证明[5],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9%~6.0%。而再出血的发生则主要与手术时机的选择(<6h的超早期)、术中抽吸负压过大、术中抽吸血肿量过多、血压过高、血肿为动静脉畸形出血等有关[5]。

本次通过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所有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治疗,结果显示有效80例,占67.8%;无效18例,占15.3%;死亡20例,占16.9%。大部分病例在6~24h内实现手术治疗,疗效较好,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超过24h手术者,虽然挽救了生命,但其功能恢复比6~24h手术者要差。除此之外,首次抽吸量大于血肿量80%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特别是出血量大于60ml者更应注意,首次抽吸量控制在60%-70%为宜。

【参考文献】

[1]贾保样,孙仁泉,顾征,等.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

血的初步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4):233-235.

[2]王勇军,杜吉祥,刘宗惠.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3):172-173.

[3]BritonM,C-lssonA,DeFMreU.BloodpressureinpatientstheacutestrokeandmalchedcontrolsStroke,1986,17(5):861-864.

[4]赵永光.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处理.现代康复,1999,3(10):1236-1237.

[5]马景铿,杨树源,鲁玉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分型与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35-37.

6陈治标,王国安,张宇兰,等.57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5(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