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水田垦造关键技术研究——以梅州市平远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丘陵地区水田垦造关键技术研究——以梅州市平远县为例

丘廷汝1朱东亚2谢文睿1

1梅州市平远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2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研究以梅州市平远县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和分析,采用了土地平整、耕作层置换、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关键工程技术,保障了农田灌溉和排水畅通,提高了土壤有机质、调节了质量pH值、改善了土壤质地和剖面构型以适合水稻生长,从而使旱地改水田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为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也可以为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垦造水田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垦造水田;土壤质量;工程措施

近年来,随着耕地后备资源特别是优质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不仅使得耕地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耕地的质量越来越差。在过去十年中,全国建设占用耕地有近一半是水田和菜地,而在补充的耕地中,水田和菜地的比例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为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2017年1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了坚持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占优补优”原则。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建设占用水田的面积还将不断增大,使其与占水田补水田基本原则矛盾日益突出,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广东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广东省为贯彻落实《意见》,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制定了2020年垦造30万亩水田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将耕地后备资源整治为水田,才能满足占水田补水田的需求,水田垦造将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当前水田垦造工程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因此,亟需开展水田垦造相关技术研究,为推进水田垦造工作,提高水田垦造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梅州市平远县垦造水田项目为例,从土地平整、耕作层置换、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等方面阐述丘陵地区水田垦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其他地区垦造水田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1项目区概况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东北部,属于典型的粤东北山区。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12个镇。2016年年底耕地面积17096.74公顷,其中,可调整耕地面积为554.54公顷,水田11617.86公顷,水浇地2924.09公顷,旱地2000.25公顷。平远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多数地方适宜农作物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和水田为主,旱地大部分是在山体的缓坡地和低丘陵地开垦而成的畲地,以砂页岩红砂泥地为主,土壤类型分布在5个土类中,划分为7个土属,12个土种。由于平远县地形属低山和丘陵,故有较大面积的梯田、山坑田、小段田,因此,水田是平远县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以水稻土为主。据平远县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平远县的水稻土可分为6个亚类、13个土属和21个土种。

2水田垦造关键技术分析

2.1土地平整工程

水田耕种对耕作田块的要求比旱地耕种对耕作田块的要求更为严格,一般要求田块大小适中、田块较为规则、田块内部平整。丘陵山区应以修筑格田为主,梯田为辅。田块长度设置为30~120m、宽5~40m;田块之间以田埂为界,梗高20~30cm,埂顶宽20~30cm;平整后田面横向地表坡降小于1/2000,纵向地表坡降小于1/1500。

2.2土壤改良工程

2.2.1土壤pH值调节技术

施用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根据土壤检测,丘陵山区土质偏酸,而水田的土壤酸碱度在水浸时应保持在5.0~8.0,因此进行适当改良提升。土壤pH值可通过中偏碱性的生物肥和土杂肥为原料的土壤改良产品进行提升。

2.2.2土壤有机质含量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加快熟化耕作层。施用有机肥料主要是通过增施农家肥料及购买部分有机复合肥来增加耕作田块土壤中的有机肥含量。合理地施用农家肥不但能够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有利于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达到改善土壤通透性的目的,同时还能增加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魏祥等,2014)。根据土壤检测,丘陵山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4%和1.84%(损耗30%后的量)。由于田间温度、水热条件和二次发酵等影响,有机质添加后一周内损耗率20%。按提升有机质1.2%预算;另外,结合粤北丘陵山区实际情况,在冬季种植油菜花等作物,即可增加经济收益,又可作为观赏性作物,同时还能作为绿肥,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土壤改良产品选用生物肥和土杂肥为原料的土壤改良产品(配方产品),产品有机质含量45%。土壤改良产品的用量为:根据耕作层厚度20cm,容重按1.3(改良前)测算,每亩耕作层土壤重量约173吨/亩。按提升有机质0.85%,施用有机质肥含有机质量45%计算,需添加有机质约3.0吨/亩;其施用方法为:生物肥和土杂肥产品存放点—人工装车—运输至改良田块—人工卸载、拆卸包装—人工均匀推平(或机械推平)—机械翻耕(连续翻耕2~3次,充分混匀);随后向田块中引入灌溉用水,水位与耕作层土壤上方持平。再使用耙地机在田块上反复耙地2~3次,使得耕作层土壤与土壤改良产品能得到充分混匀。

2.3耕作层整治工程

2.3.1耕作层剥离

表土剥离是将耕作层具有保留和再生利用价值的表土进行剥离后再利用的过程(梁健健,2017)。在进行垦造水田时,首先要将植被砍伐并清理杂物后再对耕作层进行剥离。丘陵区表土保护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表土逐行置换法和表土中间堆置法(岳小松,2016)。项目区面积80.72亩,每个剥离区耕作层剥离深度为0.20m,同时设置一个耕作层临时堆放区,将剥离后耕作层堆放至临时堆放区,堆放高度不超过3m。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区四周采用编织袋拦挡,并在顶层铺设彩条布,以防止污染。

2.3.2场内土方调配

耕作层剥离后,根据设计高程对场地进行平整,平整产生的土方进行内部平衡,即计算项目区设计高程后采用挖高填低的方法进行平衡。通过南方Cass软件计算实地测量图开挖回填土方(均为自然方土),挖方均用于回填高程低于目标高程的区域,。具体工序如下:挖方区域根据设计标高,使用挖土机挖土、翻斗车运土至填方地块、推土机推平地。填方区域使用翻斗车运土并填土、推土机推平地并压实,压实度90%。平整后田面横向地表坡降小于1/2000,纵向地表坡降小于1/1500。

2.3.3耕作层置换工程

在耕作层以下有一层较为紧实的土层,称之为犁底层。传统的水田经过长时间的耕作和灌溉,在耕层下会形成透水性较弱的犁底层,对减少渗漏起了很大作用。垦造水田后,要求其犁底层具有较好的防渗保水能力,一次性灌水后,田面保持田面水不落干的时间不低于72小时。当犁底层小于要求厚度时,采取客土补充,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主,土质均匀,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2.4灌溉与排水工程

旱田改水田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充足水源。最理想的水源莫过于地表河流,其次为地下水。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和水资源平衡分析,根据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尽可能地合理配置各种水源。

2.5田间道路工程

根据广东省水田垦造技术标准,连片500亩以下的改造区域纵横至少有一条田间道(机耕路)或两条纵(横)路,主田间道的路面宽度为3~6m,每条田间道结合地势设置错车道;承担农产品运输和生产生活功能的田间道里面宜硬化,路基高度20~30cm,为宜高出田面30cm,采用砼路面。

3结语

垦造水田项目不仅是一项实现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工程,而且还是改善土体构型、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垦造水田项目在规划协调、科学设计、合理施工的前提下,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壤改良、农业和化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水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做好后期的管护工作是确保垦造水田项目能发挥预期效益的重要保障,要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梁健健,姚胜彪.线性工程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管理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28(03):5-7.

[2]刘正国,游振波,黄俊.江西省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研究—以永丰县瑶田镇湖西村旱改水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85-187,229.

[3]刘毅华.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回顾—进展及问题[J].土壤,2003,35(03):193-197.

[4]马晓妍,叶剑平,郧文聚.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市场化配置可行性分析[J].中国土地,2017,(10):17-19.

[5]魏祥,韩霁昌,张扬,等.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改良办法-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53-55,73.

[6]闫加力.两个水稻品种对旱改水和砷胁迫响应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7]杨瑞珍,陈印军,郭淑敏.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原因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37-41.

[8]余敦,袁胜国.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的技术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268-271.

[9]岳小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0):48-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