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山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浅谈

陈俊强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民族中学陈俊强

〔摘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善优化

1山区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山区学校普遍存在着:淤场地狭小,资金严重短缺,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远远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盂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破损。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榆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2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对策

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山区初中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优化山区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2.1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2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2.3根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如何改善当前山区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

3.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3.2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借助国家全民体育、阳光体育工程的东风,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理念,从而让全社会树立大体育意识,使所有国民真正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3.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农村体育教师必须正视现实,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

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本身就是制约我国全民教育的瓶颈,体育教育本身由于受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现在各级部门正逐渐认识到体育工作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一系列拉动全民参与体育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相信不远的将来,必将迎来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带来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