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何新刘浩然由宏博郭沿江李凤文

何新刘浩然由宏博郭沿江李凤文(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122500)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42-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60例,颈椎前路钢板19例,椎间融合器与钢板11例。结果8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5个月-6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2个月;46(53.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综合疗效评定得分优良率为73.2%。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的患者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发生率较高。该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由外界因素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该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等症状[1]。该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我院对9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同时进行植骨融合术、钢板固定、椎间融合器等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36-74岁,平均(41.7±7.9)岁。93例中有头颈外伤史患者55例,近期颈部外伤43例,既往颈部外伤史12例,无颈部外伤史28例;缓慢发病31例,其中长期颈部保持同一姿势患者18例,急刹车致伤颈部7例,不明诱因6例;病史3d-7年,平均4.8±1.4年。

1.2临床表现93例患者中85例表现为颈部不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位;5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体征,前臂或手部痛觉以及肌力减退10例,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10例,Hoff-menn征阳性患者32例;MRI检查:本组所有患者全部进行了颈椎MRI检查。MRI检查结果显示,受累颈椎间盘共95个,其中C3、4受累患者17例,C4、5受累患者15例,C5、6受累患者54例,C6、7受累患者7例。其中5例患者同时损伤两个椎间盘。MRI影响直接显示出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部分的信号强度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强度一致。颈椎间盘突出表现中央型和侧方型两种类型。中间型为颈髓受到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而变形,受压颈髓表现出异常信号。侧方型为神经根及颈髓侧方受到突出椎间盘压迫,受压颈髓表现信号改变以及神经根后移或消失。X线检查:所有患者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者消失;其中42例患者出现受累椎间隙减小,发生轻型退行性改变,48例患者未发生椎间隙改变。所有患者均发生颈椎骨折或脱位。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成手术治疗,9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60例,颈椎前路钢板19例,椎间融合器与钢板11例。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颈托固定6-8周左右。

1.4疗效评价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MRI检查、X线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功能评价。对以上项目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按40分法):36-40分为优,31-35分为良,26-30分为中,26分以下为差。

2.结果

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5个月-6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2个月。MRI以及X线检查显示,椎体间融合良好和椎间盘摘除完善者82例,骨融合良好以及椎间盘摘除完善,但有邻椎有不稳、骨增生4例,其中1例患者较为严重。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6(53.5%)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并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2(37.2%)例,术后疼痛缓解并且神经功能改善8(9.3%)例。综合疗效评定得分:优25例,良38例,中23例,差0例;优良率为73.2%。

3.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发生率较高。该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由外界因素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2,3]。致伤的主要原因为过大动量导致头部快速运动而引起颈部扭伤,多由交通事故、体育运动、摔伤引起,车辆追尾事故中颈部过伸-加速导致的颈椎间损伤最为严重[4]。颈椎间突出症不是颈椎病的特殊形式,颈椎间突出症可以根据患者有无头颈部外伤史、有无颈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MRI以及CT、X线检查等影响资料作为诊断依据。我院进行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与钢板。86例患者中,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6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并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2例,术后疼痛缓解并且神经功能改善8例。患者综合评分优良率为73.2%。这说明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的患者可以早期实施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苗惊雷,张朝跃,彭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治疗[J].中国骨伤,2012,25(10):817-818.

[2]侯铁胜,刘洪奎,贾连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创伤杂志,1996,12(4):230-231.

[3]陆勇,毛宾尧,应忠追,李新春,胡裕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0-22.

[4]王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8,10(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