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仁安神胶囊与佐匹克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枣仁安神胶囊与佐匹克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徐春

徐春(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46-02

【摘要】目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5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枣仁安神胶囊组与佐匹克隆胶囊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用睡眠状况问卷(SQ)测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Q睡眠指标评定比较,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佐匹克隆胶囊组比枣仁安神胶囊组大。结论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的疗效与佐匹克隆胶囊相似,但副反应较少,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故枣仁安神胶囊更适合于失眠症患者。

【关键词】失眠症枣仁安神胶囊佐匹克隆胶囊对照研究

为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笔者选用西药佐匹克隆胶囊作为对照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失眠症患者150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入院前1周内已用药治疗者;②虽以失眠为主诉,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24分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29分者;③神经衰弱、应激障碍、酒精依赖、人格障碍以及其他可能诊断精神障碍者;④有严重躯体疾病;⑤妊娠及哺乳妇女。150例随机分成枣仁安神胶囊组75例,男35例,女40例,平均年龄36.3岁,平均病程9.6个月。失眠严重程度[睡眠状况问卷(SQ)]平均27.1分。佐匹克隆胶囊组75例,男33例,女42例,平均年龄35.8岁,平均病程10.4个月。失眠严重程度平均26.7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枣仁安神胶囊组每晚服枣仁安神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份酸枣仁、丹参、五味子)2.25g(5粒),对照组每晚服佐匹克隆胶囊片7.5mg,两组都于每晚睡前30分钟服用,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任何治疗,连服14天。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填写睡眠状况问卷(SQ量表)。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按SQ量表,分为较好、良好、好、差四级。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2两组SQ睡眠指标评定枣仁安神胶囊组治疗前27.1±3.1分,治疗后19.2±4.2分,佐匹克隆胶囊组分别为26.7±3.5分和18.8±4.3分,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3不良反应枣仁安神胶囊组75例中服药后出现轻度疲乏8例。佐匹克隆胶囊组75例中出现明显疲乏14例,头晕12例,白天嗜睡8例,宿醉4例。

4讨论

失眠症在医学理论上表明为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核心物质-褪黑素减少,从而使交感神经系统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2],现在是指对睡眠的质和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睡眠时间的长短不能作为判断失眠严重程度的标准。对失眠的焦虑、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的持续存在。从睡眠的生理意义看,正常规律的睡眠对保持心身健康是重要的,睡眠过多或过少对健康不利。目前,失眠症已成为心身科临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一种理想的安眠药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迅速导眠,对睡眠结构无影响,无残留效应,不影响记忆力,无呼吸抑制作用,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无耐受性和依赖性[1]。苯二氮卓类等西药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程度的残留效应及易耐受、易依赖等缺点[3],使患者在服用过程中有一定的顾虑。枣仁安神胶囊由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炙)组成,以枣仁为君药,取其酸,甘之性,入心、脾、肝、胆四经,主要功效在于甘酸收敛津液,补肝胆,宁心神,特别适用于虚烦不得眠,惊悸多梦等症。枣仁安神胶囊功效重点在补阴、敛阴,即滋补肾水,收敛肝阴,调节肝胜功能,达到体内阴阳平衡,养心安神的目的。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酸枣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4],可能是通过降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而实现的[5],从而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减少正常和血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鼠数,缩短阈下量小鼠进入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患者心、肝血虚证引起的失眠,兼有头晕、健忘等。临床试验发现,枣仁安神胶囊的功效与佐匹克隆胶囊无显著差异,且在醒后仅8例出现轻度疲乏,显示了该中药制剂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磊.药物治疗失眠[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2):67.

[2]何绍雄主编.时间药理学与时间治疗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

[3]周庚生,胡纯明主编.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4]洪庚辛.酸枣仁台剂对中枢抑制作用[J].中药通讯,1988,(9):42-44.

[5]张家俊,陈文为.中药酸枣仁、龙齿、石菖蒲对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