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原则

/ 1

应用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原则

周明剑

周明剑(平顶山市平煤医疗集团飞行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233-01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脑卒中,在存活下来的人当中,约有8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作为本专业工作者,……认为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早原则

祖国医学素有治未病的思想。脑卒中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但病位却是在脑。就瘫痪肢体而言,在脑卒中发生时并无疾病。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及早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旨在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活动度的正常,避免关节畸形的发生;刺激脑细胞活动,促进相应区域脑组织代偿功能的产生。以求降低致残程度,降低致残率。

根据我们的经验,若无意识障碍,发病后即可进行;有意识障碍者则应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度进行。

2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应贯穿于该病康复训练的全过程。适度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2.1适度的活动范围弛缓性瘫痪患者大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活动度的90%即可,指关节、指掌关节的活动度无论屈曲或伸展均应充分。肌张力增高性偏瘫患者关节活动时,以患者稍觉疼痛为最大限度,逐渐加大活动度,以期达到或逐渐接近关节正常活动度。

2.2适度的活动量虽然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量、次的增加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但其同时引起患者血压相应的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导致脑出血的可能,所以量、次的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以每次活动后患者稍感疲劳为度;对血压偏高者,以每次活动后不觉疲劳为度。

3充分原则

在对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在遵循适度原则的前提下,应使各关节活动度达到或最大限度的接近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4渐进原则

渐进原则的思想,在适度原则中已有所涉及,这里重点讨论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依次渐进选择的问题。

我们认为,偏瘫患者肌力的恢复固然重要,但保持患肢关节正常的活动度更为重要。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是导致患肢关节畸形,运动功能残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在下肢运动训练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站立训练让患肢超负荷负重是造成患肢膝关节内、外侧弯和过伸畸形的重要原因。过早行走是造成髋关节外展畸形,踝关节内翻、垂足畸形的重要原因。纠正这一问题,将有助于降低患者致残率。

下肢运动功能正确的训练方法,应该是随着患肢肌力的渐进性恢复,依次选择下列训练方式:(1)平卧位踝关节背、跖屈运动;膝关节、髋关节屈、伸运动;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屈膝位抬臀运动;(2)端坐位蹬地抬臀运动,坐位起立运动;(3)直立位提膝运动,下蹲起立运动;(4)步行运动。

做上述运动训练时,应着重注意使患者保持姿位的正确性、患肢与健肢动作的对称性,否则仍有可能造成关节畸形。做坐起立、蹲位起立训练时应根据患肢肌力,逐渐增加患肢承重比例。步行训练应在患肢肌力基本可以承受身体重量,且步行时双下肢动作能够保持对称时进行。

5轻缓原则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和,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关节活动的幅度。这样既可避免造成患者的痛苦和患肢关节软组织的损伤,又能避免患者血压的大幅波动。

6自助原则

许多患者出院时不能完全康复,绝大多数病人的康复训练需要在出院后的较长时期内进行。……院外康复训练多由其家人或患者本人来完成。……充分利用家庭可以利用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康复训练也是切实可行的。如扶持管道、树木进行下蹲、起立运动锻炼上下肢运动功能,利用缓坡地面步行纠正足内翻等。

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其中心是要确立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更重于肌力恢复的观念,没有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单纯肌力的恢复是无法改变患者残疾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