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蓝瑞宁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厦门361006

摘要:基于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PPP模式建设项目以其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内容涉及广等特点,决定了其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为进一步推进PPP模式建设项目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加强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且已成为PPP模式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从PPP模式相关概述出发,以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项目施工与运维管理为切入点,对其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

引言:基于供给侧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供给水平,降低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存在的融资风险,基于政府与企业合作下的PPP模式得以应用与推广。2015年《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颁布,为PPP模式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2017年上半年,依据我国相关部门要求已审核通过的PPP模式项目已经超过了1.2万个,其累计资金投入超过14亿,其中国家示范项目近千项,投资额度在1.7万亿元以上。在PPP模式项目大幅度发展下,加强其项目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社会资本方入手,就其在PPP模式向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以期保证PPP模式项目的稳定发展。

1PPP模式的相关概述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公私合伙”或“公司伙伴关系”。因此,PPP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某种协议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合作的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关于“PPP模式”的兴起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随着PPP模式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期,PPP模式在众多西方国家各领域建设项目中,尤其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如水电建设、路桥建设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得到推进。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压力大幅度增加,负债问题愈加凸显。基于此,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需求,PPP模式的应用得到渗透,中国财政部下发的“财金【2014】76号”文件(《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应尽快构建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优化发展的制度体系[1]。与此同时,《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等相关文件的颁布与落实,进一步推动了PPP模式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成为全新项目融资模式,在政府与企业相互参与、互相合作下实现效益共赢、风险共担。

基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指南》将PPP模式运行方式进行了分类,形成相对完善的PPP模式应用体系,基于不同需求(包括收费定价需求、风险分配需求、投资收益需求、融资需求等等),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如“合同管理”运行方法(MC,ManagementContract)、“委托运营”运行方法(O&M,Operations&Maintenance)、“建设-拥有-运营”运行方法(BOO,Build-Own-Operate)“建设-运营-移交”运行方法(BOT,Build-Operate-Transfer)、等等[2]。

2PPP模式社会资本方的项目管理

基于PPP模式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关于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研究得到重视,提升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质量与水平成为保证PPP模式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2.1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合同管理”

在PPP模式建设项目签订、落实下,社会资本方的合同管理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PPP模式项目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成立之初进行谈判的协议阶段(协议合同),建设施工阶段阶段(承包合同)与工程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经营合同)。对此,社会资本方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需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注重各阶段不同需求下的合同管理。

例如,通过组建专业、高素质的合同评审与管理队伍,对不同时期的合同,进行审核与动态跟踪管理。如,关于协议合同的管理,首先应明确PPP模式项目开启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风险管理方法,或规避、过消弱、或转移;其次,针对项目实际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况(财务、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等),合理制定合作期限,避免工程逾期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在保证合同条款的全面性、规范性,在设立必要条款的同时,完善辅助性条款,实现双方义务、双方责任、服务标准与范围、政策补助、工程变更等的具体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管理人、负责人、监督人以及技术施工人等的职责与权力[3]。又如,关于承包合同与经营合同的管理,需注重合同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成立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完整性、义务与责任的明确性、风险的防治性以及合同条款落实的有效监督。

2.2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风险管理”

由于PPP模式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内容涉及范围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市场环境风险、社会人文风险、资金管控风险、收益风险、金融环境风险以及面对政府主体下存在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审核风险等等。对此,为避免因风险发生出现经济损失,社会资本方需加强PPP模式项目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监督、防止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此,社会资本方可通过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系统、信息交流与沟通体系、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风险应急预案等,真正与与政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公共体,实现各子项目各环节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治。

2.3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自身建设与生产能力与资质水平的强化,在自行施工中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投入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此,社会资本方应有效把握监理权,依据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制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与规范,如“项目监理工作条例”、“监理实施准则”等等,用以提升监管力度,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利用科学技术,如BIM技术、云计算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等,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提升信息对称性的同时,实现对施工现场管理与决策管理的有效参与。

2.4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之“运营管理”

在公益类融资项目中,社会资本方应注重资产收益的有效管理,通过运营管理实现收益水平的最大化提升。例如,在交通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项目、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项目中,社会资本方需进行科学规划,注重资金流动的有效控制,通过科学预算为政府方提供可行性建议。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的发展,PPP模式项目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PPP模式项建设周期长、资金额度大等特点,加强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对PPP模式社会资本方项目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掌握PPP模式项目不同时期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实现项目管理的优化发展,为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逯元堂.推进环境领域PPP模式,提升环保投资效率与环保产业市场空间[J].环境保护科学,2017,43(04):2.

[2]马恩涛,李鑫.PPP模式下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贸经济,2017,38(07):49-63+77.

[3]孙凌志,贾宏俊,任一鑫.PPP模式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特点、机制与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6,(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