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孙乐1袁涛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孙乐1袁涛2

孙乐1袁涛2

海阳市金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海阳市2651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河流、湖泊等湿度较大的地方,软土地基是其基本特征。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性相对较弱,含水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空隙,在技术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地面变形,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加固处理等技术方案应得到高度重视,为水利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引言

地基处理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最基本环节,对于后期水利工程能否发挥作用十分关键。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环境与软土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的开展。所以在开展施工时一定要充分应用地基处理技术,确保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本文对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地基处理有所帮助。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征

通常,水利工程建设周围的地基土环境将接近江河湖泊,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周围地基土的环境压缩性更强。其压缩性能会高于普通的地基,且该地基模块的土体承载性能也会比较差,该区域的土壤环境含水量数值会比较大。通常状况下,水利工程的周围地基环境都会以一种软塑以及流塑的状态呈现出来。由饱和的黏土构成地基。水利工程周边的地基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会比较大,这很容易影响并破坏到地基的环境,甚至还会让其原本的固体土体状态转变为稀释的流动状态,和其相对应的土体承载性能也会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周围的地基环境水渗透性能会比较差,软土地基并不能够渗水。所以其排水时间会比较长,在排水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设施会产生沉降的问题,其沉降距离的数值会比较大。且受到水利工程周围的地基环境压缩性能的影响,会使得水利工程周围地基环境在受到压力时,产生极为形变问题,进而诱发沉降。

2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1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置会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形式。先张法预应力预应管桩,通过对施工工艺进行划分,采用离心成型法制作空心筒,而且是一种细长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先张法预应管桩利用该圆筒形的桩身体、钢套、端头板构成。现阶段我国常用的管桩沉桩的方法是静压、震动、锤击、预钻孔等方法。静压法在水利项目施工中较为常用,一些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也会广泛采用该方法。在打桩处理期间,由于其震动较大且噪声分贝较大,很容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因此为了避免其对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采用了大吨位的静力压装机,静力压装机可以使用顶压式与抱压式两种。抱压式能够依靠巨大的摩擦力来克服作业中的阻力,由此达到压装的效果。静力压装机的最大压装在5500kN左右,其直径也可以调制到50mm~500mm的预应力管桩,直至压推到压力层。这种技术手段应用,能够推动预应力管桩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有效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的应用方法还包括静压法、锤击法。锤击大沉桩能够利用压桩机的自身重量、配重的重量进行施工建设,通过合理、有效的压梁操作,利用管桩侧面夹子将管桩夹住,然后再将其压入到土壤之中。这种施工建设方法的优势作用是速度较快,且作业质量相对较高,不会频繁出现返工的问题。

2.2换填法

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是换填法,相对来说其处理难度较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选择满足具体施工要求的土代替不合格的土质,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质问题。在应用具体的地基处理技术时,首先要利用挖掘机将不满足要求的土质拉不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换填土质。在进行换填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规定进行分层压实土体。当换填后的地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时继续开展后续工作,同时为了确保其地基质量,再进行换填时一定要充分计算换填材料,确保其施工工艺达到的效果能够承载水利的压力。一般来说会考虑填入碎石煤矿等材料,严格计算其分层设计,确保其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现阶段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是深层换填,首层选择强度较大的碎石或矿渣来作为最底层,这种材质的选择优势在于缝隙会比较大,因为在后续的施工以及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对于地基压力较大的情况,这些缝隙可以有效的进行承载,并且通过不断的地基压实,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坚固程度,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

2.3水泥旋喷技术

水泥旋喷灌浆是采用特殊旋转喷射灌浆设备形成水泥旋喷桩的一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加固冲积土,软土等软土地基。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喷射灌浆桩可以发挥注入管的特殊功能,使软土层中的灌浆管达到一定深度,然后慢慢向上,喷嘴将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和灌浆管在强力喷射水泥浆的作用下,融合后,与水泥凝固后的土壤接触形成所谓的喷射灌浆桩,达到坚固软土地基的目的,防止水渗透。旋喷桩强度高,坚固性好,不易压缩,对土壤改良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水泥旋转喷涂方法不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有必要准确地检查土壤的成分,如果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如塘泥土和泥炭土,建议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2.4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即在地基中设置好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然后按照建筑物的重量进行加载,让土体孔隙内的水排出,并逐渐固结后,地基出现沉降,逐渐提升强度,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稳定性问题。由于其孔隙比显著减少,建筑物的有效强度得到增加。为了进一步保障固结的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天然土层中增加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在短时间内加速地基土抗剪强度的提升,让地基承载力提升的速率大于施工荷载的增长速率。按照加压方式的差异,排水固结法又可以细分为真空预压、堆载预压、降水预压和电渗排水。真空预压通过在粘土层上部铺设砂垫层,并使用真空泵对已经密封的砂垫层抽气,产生负压,地下水可以沿着排水路径排出地表,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换言之,在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孔隙水压力,促进土体压缩。堆载预压法顾名思义,通过临时堆填土方、石方来加速地基沉降的速度,通过地基土的固结来提升地基承载力。后续工作中考虑到均匀沉降的要求,会将土方、石方去除。通常来说预压荷载和建筑物荷载保持相同,某些特殊情况视具体工程要求决定。对于一些渗透性较差的软弱粘性土具有较好作用。降水预压则是将地下水抽出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孔隙水压力的同时保持地基加固作用,适用于细砂地基与饱和粉土。电渗排水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通直流电,让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在阴极位将水排出,以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提升边坡稳定性,保障地基的承载力。

结束语

如果水利工程的基础是砾石层或某些地质结构环境良好的渗透性,那么水利工程将有更严重的问题,如渗透性和渗透性。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沉降等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注重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设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的规模相对来说会比较大,且和其相对应的质量也比较高,越来越多的水利设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设施规模较大,相应的质量较高。这将给水利工程周围的基础环境带来压力,这将超过传统工程设施的压力。地基承载力要求会比较高,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水利工程的基础,使水利工程能够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学斌.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7(16):61.

[2]刘书江.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7):153-156.

[3]吕秀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7):265.

[4]黄银光.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1):202-203.

[5]段景波.论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7(2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