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王蒙蒙金钰钧孙乐伟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观察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矩阵针灸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矩阵针灸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或伴头痛、恶心、肢冷甚至剧痛晕厥等症状[1]。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年女性多见,后者是由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2]。妇科彩超等检查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痛经的疼痛症状常在月经即将来潮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常持续发生在月经期的前48~72小时,疼痛多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正中。目前很多痛经的女性病人常常伴随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由此可见痛经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妇科问题之一,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共同关爱女性健康。近年来,我院针灸科采用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就诊的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年龄14~29岁,平均(21.63±4.58)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6年,平均(3.32±2.56)年,对照组35例,年龄15~30岁,平均(21.85±4.3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3.65±2.28)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者;(2)年龄14~30岁未孕未产患者;(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继发性痛经者(2)合并月经紊乱者(3)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者(4)精神病患者(5)对受试药物过敏或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不能坚持者(6)不能配合治疗及不能坚持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具体服用方法:50mg/次,2次/天(早、晚餐后各一次),于疼痛开始后服药,疼痛停止后停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采用矩阵针灸方法治疗。选穴:选关元、曲骨、归来(双)四穴形成的下腹部矩阵穴方为主穴,选膻中、中脘、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为配穴方。具体操作方法:用碘伏以针刺部位为中心常规消毒,针具选用临床常用的φ0.22×40mm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手法行“烧山火”补法,即随呼气急进针,得气后进行“紧按慢提”法,按时拇指向前推,食指向后退;提时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后退的左右捻转提插,捻转提插至患者觉针下有热感后留针20分钟,取针时随吸气缓慢出针,急闭针孔。在留针过程中腹部矩阵穴方中的关元、曲骨、归来(双)四穴加温针灸法,即用清艾条截成约1.5cm长的节段,放置在针柄上点燃燃烧,烧尽为止。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1次,至月经来潮当天停止。一般3~4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标准按照1993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规定》中相关痛经的标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显著0.5分,腹痛难忍1分,坐卧不宁1分,面色苍白0.5分,冷汗淋漓1分,休克2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伴腹部酸痛0.5分,用正常止痛方法缓解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下坠胀痛感0.5分,腹痛在一天之内消失0.5分,疼痛每增加一天加0.5分。临床疗效评价以症状积分变化为依据进行评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E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pide;治疗前积分]×100%。痊愈:EI≥95%,治疗结束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显效:50%≤EI<95%;有效:25%≤EI<50%,;无效:EI<25%。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资料用“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时用M-W秩和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按α=0.05,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表12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x±S,分)

2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女性[3]。本病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治疗原则以温经活血通络为主。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很多,但多存在选穴繁多、用穴零乱的缺点。矩阵针灸,是以矩形列阵的法则,把针灸穴方布置成三维空间的框架形式,用以包围病理损害部位,并进行合理针灸调治[4]。此法选穴精简,能直达病所。此种针刺方法是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技术,方形布阵的针法可以对病损处形成立体针刺的效果,应一时之圆,更应地理之方,是中医传统针灸疗法的体现。

本研究采用下腹部矩阵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选用关元、曲骨和归来(双)四穴为主穴组成矩阵穴方,针灸并施以壮原阳、除寒湿并通任脉;配合膻中理气,中脘健脾,足三里益气补血,三阴交调理肝肾以疏通任冲并健脾利湿。所以,本法治则共奏祛寒除湿、温经活血、行气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

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经临床观察证实有理想的疗效,可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观察指标,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脱落病例,由此证明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接受度较高且安全可靠。由于痛经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在减轻患者的病痛后,可以让患者从主观感受及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法属中医传统针灸方法,操作方便且安全,本研究证实矩阵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及研究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3.

[2]StellaI,IngridA,FionaCB.Whatweknowaboutprimarydysmenorrheatoday:acriticalreview[J].HumReprodUpdate,2015,21(6):762-778.

[3]HarelZ.Dysmenorrheainadolescentsandyoungadults:etiologyandmanagement[J].PediatrAdolescGynecol,2006,19(6):363-371.

[4]金安德.矩阵针灸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