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张晶晶

张晶晶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第三实验学校251900

摘要: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新世纪,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是摆在每一个品德与社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造能力

创造的潜力是人人都有的,关键是看后天的发挥。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进行积极开发,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法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并为他们创设适宜这种创造力生长的土壤。那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就此笔者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古今中外许多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的起点上,动力的往往始于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他们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具有广泛的时空特点,很多内容都不是学生的感观所能直接达到的,这就为我们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传递教学信息,不仅可以克服教学的困难,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大大推进他们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现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社会教学更是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设问、猜谜语、听唱歌曲等方式创设情境。教学中利用谜语、唱歌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可以使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在探究学习中成为快乐天使。启迪学生思维,由此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情景表演创设情境。在中低年级阶段,学生对表演有一种自然的爱好,有一些课利用表演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理解其中的内容,以便发展各种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组织活动,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品德与社会》指出,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应安排一定时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知识,证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社会、认识社会,培养社会意识,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调查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要求。其次,编写调查提纲,使学生在调查前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周密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第四,认真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以人为本,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在教学中要努力追求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和技能。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近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讨论会中,设立“新创造”等栏目,学生创造性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科学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应试教育”偏重于传授知识,只是训练学生“识记、保持、再现”,追求的是结果的一致性,这显然违背了现代教育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个“社会人”,也就是有较强的社会生存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好的社会适应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社会学科本身的特点,在给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更灵活、更全面,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绩时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自学探究的成功和喜悦。如,在“活动”中,最能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我就着重看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来打分;在“说说议议”时,最能看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就按这方面来打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具有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得分就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我都不忘在学生名册上做上记号,以便日后评价学生时有个依据。平时我还结合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搜集材料等综合评价学生。这样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