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谈谈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

卢功文

卢功文

[摘要]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职业因素和资源因素。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中存在的问题有观念陈旧,功利主义倾向突出。职业性向的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职业选择时要消除价值观淡化,定位分析不明,专业与职业关联度小,决策能力不足的倾向。因此培养自己的求职能力、择业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就业机会择业原则职业目标择业决策

一、要掌握择业决策的步骤

(一)找准自己定位,分析就业机会

一要了解就业信息,满足求职需要,从广告,如从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人才招聘会上获得就业信息等;从学校,如在人才供需洽谈会、设立奖学金、实习机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从就业机构,如从各种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猎头公司等了解就业信息,捕捉适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信息网络招聘与求职中,找到网上发布求职信息,也可浏览求职信息等;从特色招募中,如电话热线、接待日等获得求职信息;从推荐如学校推荐、实习单位推荐、亲朋好友推荐等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求职信息。

二要抓住就业机会,从基层做起

生理学家贝弗里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可见,抓住就业机会是择业的关键。抓住就业机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帮助,也是检验在学习中知识运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减轻父母经济压力的最好方法。抓住就业机会,也许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但可以通过一段时间,或三到五年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成为行业的骨干,当然能成为自己专业的骨干是最佳的选择,

三要抓住岗位需求,力争专业对口

岗位需求是自己选择就业的方向,专业对口是自己选择就业的归宿,尽可能让自己所学专业与选择的职业联系起来,避免学非所用。当然找不到与专业对口,也可以找一些与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职业来做。抓住岗位需求,力争专业对口,对自己所学的技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怎么有把握,可试图找一些相关的职业,先就业后择业,以确保自己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积累一些求职技巧和工作经验,实现二次就业和择业。

四要做好心理准备,衡量岗位胜任程度

大学生刚开始就业,有可能觉得辛苦,要努力做好心理准备,一般短的有1-3个月的不适应期,长的有6个月--12个月的不适应期。在初入职场时,要克服困难,不要一遇到一点工作上不顺心,或受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要学会坚持、学会忍耐,学会自我解剖自己,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中,得到进步。

五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性格、特长等,把握自己的求职方向、求职目标

了解自己是否有就业需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求职方向、求职目标。学习知识不在多,而在于专,专如锋利的刀刃,要想在专业上胜人一筹,还要有良好的性格,才能把握自己求职方向、求职目标。

(二)学会知己知彼,评估自身条件

一是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自我测评。包括专业技能,成绩排名,兴趣爱好,社团参与,智商情商。

二是问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要明白,想在哪方面发展?如:自己的满足感是什么?想成为什么职业的人?如:价值标准是什么?

三是问问自己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要了解,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家人如何考虑?自己付出的成本有多大?自己能否承受?

(三)掌握择业本领,锁定就业目标

一是择业的地域,要考虑的因素,到沿海城市还是内地就业?择业的地域,也是求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这关系到大学生求职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大学生求职时,喜欢瞄准沿海城市,或热点城市,当然有的专业只能适合这些地方,不过有的专业可能更适合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到边远县城、乡镇,才能找到专业职位。

二是择业的行业范围,要考虑的因素:是本专业就业还是跨专业就业?是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工作?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从事科研工作?是否达到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是择业的单位要考虑的因素:是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或是去应聘公务员?去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若想从事教育,是去高校还是去中等职校,或是其他学校?

最后择业要注意: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变化,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求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出现盲目、被动的局面。人生成功的绿色通道——锁定中小企业,人生发展的红色之旅——选择基层锻炼。确实在中小企业中也许会收到人生异想不到的收获,从基层做起,磨砺自己的意志,积累经验,很可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辅垫。

二、择业决策要遵循的原则

(一)避开就业竞争激烈地方原则

避开就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东部地区、党政机关、外贸部门等招聘地方,选择那些相对落后的、冷门的地方就业,可以更快地实现就业。待遇高,福利好的单位,会出现人才济济、层层选拔、竞争激烈的场面,一些有能力的人成为招聘会的牺牲品,结果造成大量的人才积压和人才浪费的现象。

由此可见:到中西部地区,到民营企业,到基层等地方,避开就业竞争,抓住就业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愧是明智之举。

(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择业原则

换位思考就是要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的择业有什么不妥,会产生什么影响和结果。最终会得出一个信息,可以引领就业方向、引领择业目标,做到综合考虑。

(三)符合国家、地区政策导向择业原则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一定的地区有一些优惠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站在一个高度,以国家所想而就业,为社会服务为根本的出发点。只有顺应时代就业趋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所需。真正地服务社会所需,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的,也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四)发掘自己内在潜力择业原则

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竞争该职业时是否有一定优势,尽量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更好地成为一枝独秀,成为用人单位的实用人才。

同时,自己是否有相应的性格特征,是否与其所要求的气质倾向相一致,选择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岗位,谋求自已的“职业兴奋点”。

三、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明确自己职业兴趣,定好方向盘

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就业判断和择业的决策,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好方向盘。当然在人生特定阶段做的事业不一定是自己职业感兴趣的事,但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建立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方向和职业观念,更大程度上找准自己择业定位,一切就业目标都以职业目标联系起来。

(二)分析自己职业能力,做到扬长避短

择业前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能力现状,哪些能力强?哪些能力弱?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只有这样,择业时才能做到扬长避短,选择自己完全能胜任的职业。正确地评估自己职业能力,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特别是在择业时要衡量自己与别人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不致于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变被动为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对职业充满信心,工作才能富有激情。

(三)了解自己性格特点,把握求职岗位

一个怯弱、散漫的人不宜选择从事军事、警务工作,一个易于冲动的人不宜选择从事服务类的工作,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不宜选择从事导游、公关工作,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不宜选择从事律师、财务工作等。

(四)了解当年就业情况,熟悉需求、政策行情

一是指社会需求行情。社会需求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的岗位、人数、学历、技能、年龄、职称等情况,了解这些招聘信息,有利于自己正确地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择业决策。

二是指政策行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和调控人才流向,在针对高学历毕业生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外地大学毕业生的引进也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政策。除上海市认可的部分高校外。类似的政策规定在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等经济发达城市也普遍存在。因此,要对择业地域有一定的倾向性,以免弄得到处碰钉、白费力气。

通过了解择业目标,初步对自己的职业决策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还要注意:

1、要全面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制订个人职业选择的前提;要把握好自我评估的信息,以便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

2、要符合实际,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的确定,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条件;

3、要个人职业计划目标要与自身的环境相协调一致。做到个人要适应环境,要在环境氛围中进行个人的职业规划,力争与时俱进,正确地衡量自己与环境的融合度,做到环境为我所用。

4、大学生在升学或就业选择时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自我和外在环境的因素,当然还应该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自己所肩负的国家繁荣富强的使命。

因此,大学生就业与择业决策是一个逐渐认知自我、了解政策、分析环境与职业需求、择业目标最优化的过程。人生成功的绿色通道就是要锁定中小企业,人生发展的红色之旅就是要选择基层锻炼。那些观念陈旧,功利主义倾向突出,价值观淡化,定位分析不明,专业与职业关联度小,决策能力不足的求职者,只要能意识到并改正自己的就业与择业的误区,就可能找到自己理想的适合社会的有用之才。

注: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编写.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

作者单位:桂林山水职业学院

邮编:54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