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我市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效果分析

俞志丽

(宁夏吴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宁夏吴忠751100)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临床效果,以期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市2017年1月—12月27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1月—6月13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135例儿童作为研究组,两组分别行常规的洗手措施及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比较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患病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有效控制疫情、保证儿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379-01

手足口病(HFMD)是以手、足、口以及臀部等皮肤处出现溃疡及水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主要因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病原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多数患儿发病5-7d后可自行缓解,但仍有部分患儿则会出现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1]。手足口病具有季节性、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与儿童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因此采用有效的防制方法对控制疫情发生及传播、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选取我市2017年1月—12月27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及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市2017年1月—12月27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已患有手足口病及配合依从性差的儿童。将1月至6月13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63例,年龄0.5~4.5岁,平均年龄(3.08±0.26)岁;将7月—12月135例儿童作为研究组,其中男70例,女65例,年龄0.6~5.5岁,平均年龄(3.11±0.29)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仅行常规的洗手措施,研究组儿童实施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具体为:(1)个人防制: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粪便、或使用感染者用具等方式进行传播,为此做好个人卫生是个人防控的关键环节,监督并协助儿童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并选择弱碱性香皂、洗手液等清洗双手,嘱儿童多喝白开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减少病毒感染几率[3]。(2)公共设施防制:手足口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对于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场所应制定完善的防控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制度,定期对儿童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消毒、灭菌、通风,并定期清洗及消毒经常接触设施设备、玩具及生活用品等,帮助并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对入园的儿童进行晨检,对疑似有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应嘱家属其及时送医院进行复诊,并给予对症治疗。(3)医疗机构防制: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手足口病防制办法,对疑似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应先进行筛查,确诊后进行记录并将其动态信心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及卫生清洁,同时应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及诊疗器械的消毒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儿童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还应制定预检分诊、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等相关预案,合理安排病房,有效控制疫情。(4)家庭防制:家庭作为儿童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应切实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室内每日通风换气,勤换洗衣物及床上用品,定期对可接触物尤其是儿童用品进行消毒,并对儿童的排泄物采用消毒液或漂白剂进行消毒,对儿童的餐具及奶瓶定期蒸煮,对儿童的玩具、尿布和经常接触的物品采用肥皂和消毒液清洗[3]。另外家属还应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防制方法等疾病及健康知识,当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可及时识别并到医院就诊,有效避免传染。比较比较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患病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结果

研究组儿童实施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后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

表两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因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途径广、爆发速度快的特点,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疫苗,仅能通过高效的预防控制方法来切断传染源、减少病毒感染来控制疫情[3]。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机体抵抗力较差,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采用有效的防制方法对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个人防制、公共设施防制、医疗机构防制及家庭防制等方法全方位的控制病毒传播,切断传染源来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儿童手足口病的总发生率为18.5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系统的手足口病防制方法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有效控制疫情、保证儿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60-161.

[2]夏金兰.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95-195.

[3]宋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及其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