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思考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思考探讨

习静

广东广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528225

摘要;农村电网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电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电网的智能化也必须提上日程。但是由于相对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待加强。文章针对农村电网的智能化从概念和基本特征的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发展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必要性,并且就农村电网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思考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对用电需求也在迅猛增长。为了迎合农村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对能源需求开始呈现出快捷、方便以及清洁的态势。在农村电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农村对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电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新型能源的有效供给,使农村生产和生活方面对能源的需求得到满足,不断促进农村向着工业化以及现代化方向发展。

1.进行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农网运行的可靠性

一些农村所处的位置较为偏远,无论是在进行构架线路之上,还是进行电网的维护之时都存在一些难度和缺陷。加之农网建设相较于其他电网的建设,资金稍显不足投入有限,所以无论是电力设备还是智能化的水平都和其他电网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通过电网的架设工程,农网得到了一定程度之上的巩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在不断的加大。因此电网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随之上升,电路稳定性不好等问题越来越多。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网架荷载能力的提升,才能够使得农村用电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提高网架的荷载能力也是智能化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优化配变的设置

针对农村的供电规划不够明确,农网中对于变压器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当处于农忙时节之时,农村在此时正是用电的高峰期,相应的由于配置问题变压器无法负荷电力的使用。在这个时候配电设备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不仅无法保障农民的正常用电需求而且也不同程度的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农村电网在供电方面的稳定性迫切的需要被提高。在提高其稳定性之时,应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电峰值的相关数据,然后再对变压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配置调整。

(3)促进安全性建设

农村和城镇不同,各种植物的数量巨大,尤其是高大的树木,其大大提高了供电线路的维护难度。因此为了保障线路的安全性,就必须将安全运行建立在电网绝缘化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农网的智能化建设当中,为了保障安全性可以安装检测设备,并且这个建设设备必须符合智能化的要求,以保障能够对安全问题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同时还需要监控电力信号。不仅需要提高智能化的建设,还可以通过使用新的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达到安全要求。

2.农村电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电网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适应,农村电网线路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当前农村电网设施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配电变压器安装高度不够,可以攀登、跨越至配电变压器,接地引下线有断股、断线、严重锈蚀现象;落地式配变围墙高度不足;配电室门窗损坏,甚至有的屋顶漏雨,配电室的通道、排水、灭火设施不规范;变台避雷器、接地装置未能定期检测;多处有环向或纵向裂缝的电杆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杆与杆之间的档距过大;杆塔标志(杆号、相位、警示语)不明显、齐全;架空导线接头过多,弧垂过大,对弱电流线路、对10kV线路、对地面、对建筑物、对树木的安全距离不够;拉线安装不规范,临时拉未拆除;接户线太长,进户线沿墙敷设不规范、与通讯线交叉杂乱等情况。

3.农网智能化工作的建议

(1)认真做好农网智能化建设组织规划

农网建设涉及面广,各地区管理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农网智能化建设涵盖多个环节,研究工作和建设任务十分复杂,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应该认真组织农网智能化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开展科技攻关和试点建设工作,结合已有的电力、通信、自动化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形成农网智能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推动适用于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尽快开展农网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

农网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网智能化是坚强智能国家电网不可或缺的环节,建议将农网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作为公司智能电网重点研究内容,尽快组织力量开展符合农电特点的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使农网智能化建设与主网协同推进。

(3)开展农网智能化建设试点工作

在对科研成果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启动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在农网配电自动化、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探索典型建设模式,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积累经验。

(4)充分共享利用智能电网共性技术研究成果

公司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中已经提出了智能电网各个环节及支撑支持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详细计划,其中多项关键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农网,建议公司在筹划农网智能化建设时,充分利用和共享这些研究成果,把更多的研究力量投入在具有农网自身特点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上面。

(5)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农网投入力度

农村电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当前农网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推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建设改造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大量资金.智能电网建设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方向,建议积极向政府争取投资政策支持,有效发挥电网企业的投资作用,促进农电健康持续发展。

4.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1)新型农村电网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在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智能农网的关键之一。智能调度中心通常被称为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智能调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电网数据采集、调度决策、控制执行等,因此智能调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网运行评估技术、配电网络及电源负荷互动协调技术、面向全过程的信息集成与自动化建模技术、多阶段一体化调度决策技术、运行风险预警技术、多维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智能配电终端与一次设备融合技术等。

(2)新型农村电网智能配网技术

与智能调度一样,智能配网在农村电网智能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其为输电网与用电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配网设计到更多、更复杂的吸纳路与网络拓扑,是网架中作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在智能配网技术方面做好工作,进而确保智能电网的顺利建设与运行。智能配网技术主要包括自语控制技术、配网分析技术、智能电网调控技术(比如故障检测、定位、隔离、恢复等)、实时全景信息采集技术、配网关键点的同步测量、监控及信息交互技术、DSCADA等。

(3)新型农村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变电站是整个农村电网智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农网所有信息数据采集的基础,因此对于变电站的智能建设以及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十分重要。新型农村电网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100KV及以下变电站的光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②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及IEEE158对时协议技术,建立相关设备实施技术、建立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建立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相关仿真模型与技术,以及仿真和评估工具的开发;③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故障在线监测、控制、恢复技术,以及网络冗余拓扑结构中的负载均衡技术等。

农村电网智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多技术的支持才能保障其顺利完成。在今后的农网智能建设中,要认真做好农网智能化建设的组织规划,深入研究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相关技术,通过试点逐步铺开智能网络,最终实现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

结语;农村电网是中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农村电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建设智能化的新型农网,充分发挥农网在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落实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对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农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规划,示范先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优化整合,集成创新”、“产研合作,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协调推进农网的建设和发展,确保农网发展与城网、各级电网发展相协调,建设以“坚强、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网,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对农村电网智能化的思考_陈朝辉

(2)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_贺军

(3)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_康凯

(4)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_唐巍

(5)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_姜家寅

(6)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探讨_侯春生

(7)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探讨_王鑫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