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王世伟吴景荣郑伟明庞永黄巧

王世伟吴景荣郑伟明庞永黄巧(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合理使用脱水剂,止血剂,神经营养药物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微创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81-01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血肿除对组织直接压迫造成损害外,更由于病灶及周围组织细胞毒性物质的大量生成而出现继发性的脑损伤,使得损害扩大,病后脑机能恢复差,后遗症重,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以往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微创手术是继脑出血内科治疗和外科开颅术之后的一种新技术,可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由于快速、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已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接受而得到广泛应用。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在40-68岁,平均年龄55.2岁。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最低150/90mmHg,最高者达230/140mmHg。发病至入院均不超过24h;入院采用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Gcs>9分16例,6-8分40例,Gcs<5分24例。出血部位:基底节51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6例,丘脑出血13例,其中破入脑室41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在30~50ml者55例,>50ml者25例,所有患者均无微创血肿引流术禁忌证。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病情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合理使用脱水剂,止血剂,神经营养药物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前备皮、脱脂,以头颅位定位图确定扫描位置,基线平行于OM线,向头顶逐层扫描,层厚层距为10mm,以血肿最大层面为穿刺层面,血肿中心为靶点,打开光标,标出血肿最大层面的体积投影。在此线上放置金属标记物,重新扫描该层面,直至金属标记物与穿刺靶点成一线且垂直于颅中线,标出此点为穿刺点,靶点至穿刺点长度为穿刺针长度。采用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针,连于电钻上,常规消毒,局麻,电钻驱动,垂直于矢状面,准确地刺入血肿中心位置,术中抽取血量小于出血量的1/3,术后采用血肿液化技术,冲洗血肿,留针时间3-6天,平均4.8天,直至CT复查证实血肿已清除,闭管24小时,无高颅压症状拔除穿刺针。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病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病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19162392.5%

对照组4083101952.5%

3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脑损害机制主要包括血肿扩大及占位效应、血凝块的毒性作用、继发脑水肿以及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脑出血后不仅直接破坏脑组织,并且产生占位效应,挤压周围正常脑组织使其缺血,从而加重原发性脑损伤。本文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大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愈率,明显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脑出血后数小时内,血肿的20%为液体,30%为半凝固状态,50%为血凝块,早期行微创治疗可快速清除50%的血肿,再利用碎吸及液化技术,于发病后1d~2d左右可抽出血肿总量的60%~80%,因此我认为,微创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发病后3d以内进行,越早越好。

微创术的优点: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对病人全身干扰小,对高龄患者或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开颅的病人均可进行。由于穿刺针直径仅3mm,工作无盲区,方法简便易行,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手术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也可在CT室进行,对正常脑组织损伤轻,术后功能缺损少,意思恢复快。微创针与骨孔间无空隙,密闭性强,不易感染,不开颅,费用低等。

综上所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患者创伤小、反应轻、痛苦少、预后好,是一种简便、准确、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会青,孟莉.微创穿刺术在脑出血合并脑疝抢救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8,23(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