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与朱元思书

徐杨刘春梅

与朱元思书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教师徐杨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教师刘春梅

课标要求与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言文。课标第四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学习水平是了解、理解、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朗读;能用普通话是前提条件。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现知识、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浅易文言文。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学习水平是经历、反应水平;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品味;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吴均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部分,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的山奇水异,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是不可多得的一篇写景抒情类文章。此前,学生学过写景散文《三峡》,这类文言文是学生领略中华语言文字美和对学生进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学习本文,我们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课标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劣势:课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提高感悟和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这点学生目前还未很好的达到要求,而且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方面还有欠缺,还需继续提高学生的感悟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教材分析中分析到本文是学生领略中华语言文字美和对学生进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所以,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从、许、奔、轩邈”等文言词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学情分析中指出,学生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方面还有欠缺,所以确定教学难点为:品读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感悟作者热爱自然,想避世归隐的高洁志趣。

学习目标:

一、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疏通文意,能够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从、许、奔、轩邈”等文言词汇。

三、通过回忆《三峡》景物描写的方法,品读赏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热爱自然,想避世归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积累常识。(预设时间2分钟)

导语: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这美丽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下了这篇《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一)观看富春江景色的视频

(二)积累文学常识: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点评:令人神醉的画面,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将学生引入情境,产生学习的期待,吸引学生的兴趣。文学常识的积累则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预设时间17分钟)

(一)正音范读、美读感知。

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点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不仅能感知文意,还能深入体会本文音韵和谐的特点。】

(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课件展示重点词、句,进行目标导学。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翻译,再合作探究不懂得词、句,最后小抢答汇报,交流成果。教师评出优胜小组,点拨难词,难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从:甚箭:奔:轩邈:直指:无绝:鸢:戾:经纶:反:柯: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点评:整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目标导学,学生能快速的深入文本抢答的方式则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落实积累词汇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流程解决了学习目标一、二,即教学重点。】

三、美点寻踪,品读赏析景物描写。(预设时间12分钟)

(一)回忆写景类文章的学法。

教师以《三峡》为例,引导学生复习景物描写类文章的分析技巧。学生复习后,明确: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景物特征、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描写角度、描写的顺序等方面探究。

(二)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景物描写。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作者用哪些技巧让我们饱览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

学生从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景物特征、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描写角度、描写的顺序等方面合作探究。再小组抢答汇报成果。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出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又分写水之异,山之奇。写水异,作者从视觉角度加以描写,还用了正侧面描写将结合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写山奇,作者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加以描写,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和排比的修辞。

2、文中哪句话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欣赏景物之后的感受呢?该怎样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亏谷往返”教师从抓关键词,看上下文,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三个角度进行点拨,让学生既明确主旨,又能深入体会到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志趣哈金澄澈的滔滔江水,藏入巍峨绵延的高山,通过摩声绘景,最后通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亏谷往返”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淡泊名利,想避世归隐的志趣,可谓水到渠成。匠心独运。

【点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运用《三峡》这一典型的教学案例引路,学生很快找到了写景类文章的赏析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方便学生对文本展开美点寻踪,深入赏析。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美点寻踪环节,注重感悟和运用,意在提高学生阅读写景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欣赏品位。此流程解决了品读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感悟作者热爱自然,想避世归隐的高洁志趣。即学习目标三、四,即本文的难点。】

四、拓展迁移,描写景物片段(预设时间7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或喜好,写一个几十个字的写景小片段,写完后,交流、点评。

【点评:拓展迁移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景物描写技巧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梳理课堂、归纳总结(预设时间2分钟)

(一)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二)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点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总体点评: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有三点值得品味借鉴:

一、教师重视朗读。教师不仅正音,划分节奏,还进行朗读示范,通过范读,更好地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从而加深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把握和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借助《三峡》这一经典的案例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又成为了学习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通过认真思考,找到赏析写景类文章的方法。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拓展迁移环节的设计既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又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景物描写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