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

谢冬冬

谢冬冬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用大量剂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住院冠心病患者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脂、肾功能等变化。结果: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TG、LDL水平明显低于采用常规剂量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TG、LDL水平,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治疗相比无明显差距。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易造成急性血栓形成以及再狭窄等情况,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出现新的狭窄现象,因此,冠心病患者术后应坚持用药降脂。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是目前用于调血脂效果最为显著的药物,并具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血栓形成、及抗消炎的作用,对于内皮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肌肉毒性和肝脏毒性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加剧。对于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与常规剂量治疗相比,大剂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有待补充。本文就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用大量剂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4月~9月的住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病例为32例,女性病例为22例,最小年龄为59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63.5岁;54例患者均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存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单支或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等情况,且无其他严重疾病、严重肾脏功能损害。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病变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给药方法对照组27例患者,分别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给予20片(20mg/片)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后维持剂量,继续给予20片阿托伐他汀治疗【1】。观察组27例患者,从入院到术后,都严格使用40片阿托伐他汀治疗,并维持到出院后两个月,药剂量不变。如出现以下不良反应需根据反应程度减少药量甚至停药:服药期间,患者出现肌痛、肌醉、包括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5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值3倍等严重反应。

1.3指标观察54例患者从入院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个月,对患者进行早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测其肾功能、肝功能及血脂等指标,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2结果

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两个月后,27例患者的TC及LD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采用常规剂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HDL及TG)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房颤心脏毒性反应以及横纹肌溶解症。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ST、ALT升高3例(11%),27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ST、ALT升高4例(14%),其中有一例患者的ALT超过正常高限3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G、LDL水平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很难达到降低血脂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使用大量剂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增加药物剂量,有效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心肌损害,明显降低了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了术后血栓形成以及再狭窄情况;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TC及LDL水平与常规剂量治疗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治疗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生物形成,减少其生物合成,同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从而达到降低TC和LDL水平的目的。

他汀类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其中包括肌病、严重者可导致肾、肝功能衰竭,甚至面临死亡威胁,对于他汀类的药物使用,应加强监测以及注重合理化使用,以免造成他汀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加剧或增加。在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有学者认为单纯性肝脏转氨酶升高,不足以表明他汀类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脏转氨酶升高时,伴随黄疽、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肝肿大、直接胆红素增高等症状,则应考虑为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肝脏毒性。在研究当中,大剂量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AST以及ALT升高,其中有一例患者ALT值高于正常值3倍,且伴有直接胆红素升高现象,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肝脏毒性发生率为3.7%,与常规剂量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并无表明批准使用剂量内的他汀类药物导致的直接肾损害。

综上所述,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LDL及TC水平,患者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防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加大阿托伐他汀剂量,有较为明显的降脂作用,同时,药物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率及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增加,但对于他汀类药物的远期作用,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韦兵,王元星,贺大璞.阿托伐他汀对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11):235-236

[2]蔡慎,郑英丽,方丽.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2009,14(06):378-379

[3]张伸,陈长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及预防措施[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08(0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