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式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论启发式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许秀

贵州赫章县达依乡初级中学许秀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技巧思想的理论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切都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种高速度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启发式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因为启发式与现代教育相吻合,而且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艺术功率和审美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尤其是如何将其有效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呢?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自我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乏味、无成就感,极易造成厌学情绪,他们需要的是充满师生交流、形式多样、不断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到新知的过程。

二、学科特点

初中英语教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内容新颖,十分适合采用“启发式”教育模式,无论是问题设置还是相关资料收集都符合实际,教师教学中也能紧扣课本,实施有效教学。

三、方法总结

(一)形象刺激法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形象开始,运用形象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形象性,除了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外,还要辅之于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刺激和强化其学习动机。

(二)竞争刺激法

竞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竞争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成功的需要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展开竞赛,造成学生力争上游的心理。进行小组竞赛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三)成果反馈法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习题中的正确与错误、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可激起刻苦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学习的态度、手段得以加强,激起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评价,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认识自己,刺激自尊心,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情感共鸣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教Pastandpresent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录像,那些变化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3)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预备教材时,利用自绘的卡通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再次巩固已学知识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五)设疑解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有一个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学习前辈经验,在实践中得出的小小见解,教学的路还很漫长,我将不懈努力,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型转为“主动吸取知识”型,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