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林玉环

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通过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设计一期工程的实例,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和原则有着态度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龙港;植物配置。

一、湿地公园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作为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而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已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催化剂和城市公园发展的新课题。湿地公园的设计是对区域内水体、土壤及植物的梳理,是对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而在这个生境中最活跃及重要的因子即是植物。但在对其配置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感性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上,却忽略了栽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因此本文以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为例,主要对该项目的景观结构的实施中植物选择和搭配的问题进行浅析。

二、龙港世纪新城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

1、背景资料:龙港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建设环境条件的优质:区位交通将是引来新城门户,毗陵未来行政商业中心,地理环境具有水网密布、生态资源丰富,具备着湿地自然资源。

2、现状分析:区域内整体环境生态自然,有着湿地景观的风貌。但是乔木部分种类单一,部分区域植物生境较差,附近有垃圾填埋,排污等不利植物生长入侵,整体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较低。

3、项目设计概况:规划总体用地面积:152691平方米,一期工程总建设用地37311平方米,水域面积12800平方米。设计理念围绕着“幸福诗地,龙港绿洲”来展开蓝图。根据公园建筑和绿地结构,该期共设题景点有:休闲时光,长廊观荷,斜阳垂钓,中心花岛,九曲木桥,柳岸垂荫。而植物配置就以各主题景点的设计串成,营造湿地景观。

实施遇到问题:该湿地公园在保持原部分湿地生态的情况下,结合整体景观布局的需求,因地制宜,不得不介入人工思想和开发。湿地的基质和植物是影响湿地公园品质最关键因素。自施工进场目前所遇到问题如塘泥层松软,部分泥层超出预测厚度,加大了挺水水生植物(如芦苇、水葱、荷花等)种植区固土的难度。陆地回填沉降,经讨论提出处理方案:1)、采用宕渣换填路基的方式处理,按4m深度换填,宽度按人行漫步道各延伸1m范围,路面结构层按原设计施工;2)、河道回填段的宕渣层在施工压实过程中会出现沉降,沉降后应重新用宕渣补充回填至原设计路基顶标高,并在河道回填段与原地面换填段路基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往两段换填段各延伸5米,减少两段间的沉降差,最后进行面层的施工。种植在水里的乔木支撑,前期在水里的乔木处理种植方法要注意外,排水,固土围穴,支撑也是给施工方加大难度,须得加长深入泥层。还有造价等等问题的处理,在保证景观效果之外,目的就是从以人为本出发,通过适宜的基础上利用植物在各个布局中锦上添花,打造完整湿地景观,也是植物配置设计的作用所在。

三、植物配置

本项目中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为主,以植物群落式粗放管理型种植手法,优化空间多样性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满足预期整个园区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外,还要达到无需经常性认为管理的条件下,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因此全园结合主题环境将植物类型分为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和生态岛植物来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及配置。

(一)、选择植物资源

陆地植物:香樟、榉树、栾树、木棉、银杏、大叶女贞、广玉兰、乐昌含笑、红玉兰、香泡、桂花、杨梅、红叶石楠、茶花(市花)、红梅、樱花等。

滨水植物:无柄小叶榕(市树)、湿地松、中山杉、水松、黄花槐、金丝柳、无患子、栾树、水杉、柿子树、碧桃、木芙蓉等。

水生植物:花叶良姜、蓝花鼠尾草、黄菖蒲、美人蕉、旱伞草、再力花、千屈菜、芦苇、梭鱼草、蒲苇、花叶芦竹、荷花、狐尾草、水生鸢尾、慈姑等。

(二)、植物配置特点

陆地植物配置:该区主要分布在地块南面的市政道路与公园主环形路之间绿化地带和西北面出入口周边绿化区域,植物配置效果多形成水生和滨水植物的背景,配置原则重点放在了它的生态效应上,通过乔灌木合理搭配、阳光草坪,以充分达到生态平衡的植物群落结构,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植物选择上考虑抗风、吸尘、防噪等习性。以带状阵列的郁闭背景林、角落大片的密林、阳光草地的疏林,孤木等群落空间为主。群落结构如:香樟+栾树+黄花槐+红花继木+海桐;广玉兰+乐昌含笑+茶花+金丝桃+紫鸭跖草;榕树+马尼拉草;银杏+木棉+紫穗狼尾草+马尼拉草,等。

滨水植物配置:该区主要在陆地与水域之间的水体沿岸绿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水边植物配置重点放在景观效益和生态系统平衡上。总体滨水带植物群落类型有开敞植被带、野草滩、湿地植被带等,通过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特点,构成动静兼具,开闭变化,四季有景的滨水绿地骨架,自然形成一种湿地乡野气息的景观。植物选择上主要考虑要具备一定的耐水湿能力。群落结构如:榕树+旱伞草+黄菖蒲;水杉+落羽杉+美人蕉+兰花三七;栾树+金丝柳+碧桃+黄花槐+云南黄馨;带状片植紫穗狼尾草、蒲苇、美人蕉,等。

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关键的一笔,该区也是公园展现湿地的点题区域,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到水生植物对流经河流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来稳定的植物群落也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稳定的栖息环境。设计用意境表达和回归自然两种手法结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情趣各异的园林水景空间,彰显湿地水景的无穷魅力。

在水生植物选择上根据生活方式按水位分区配置:1)浅水区植物配置:水深不超过1m的浅水区域,多为挺水植物群落。选用再力花、芦苇、黄菖蒲、荷花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挺水植物的应用,即可使水体与绿地之间自然衔接,又可增添水体岸边风景。2)深水区植物配置:在水深超过1m的深水区域,可恢复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如睡莲、慈姑、荇菜、浮萍等。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狐尾藻等。通过应用多层次的水生植物群落,不仅可以获得净化水质的生态效益,而且能丰富水面的景观内涵。

从季相特色出发,水生植物结合主题特色选择配置表达:春蕉芋鸢尾,夏荷萍香蒲,秋芦蒲苇姜,冬属常绿水生鸢尾。

(三)生态岛植物配置

生态岛是在本项目景观的中心,以樱花群落为主的湿地岛屿,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同时下手,植物种类还特别选择了陆地的、耐水湿的、水生的各种类型,如香樟、榕树、无患子、栾树、水杉、水松、樱花、柳树、双荚决明、南天竹等植物。采用立体的全方位的植物搭配,营造充满野趣的生态空间,为鸟类提供了果实需求和常年栖息地。利用南北的折桥引人游览,环行樱花幽径,构成一处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有景可观,多功能,多层次的生态岛。

四、小结

通过本次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分析,总结出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的基本特点:一是因地制宜,二是乡土植物的应用。各功能区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仅能够达到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为区域及本地居民提供舒适的郊游休闲空间。一切主旨就是还原自然、优化生态。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2005;

[2]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2003;

[3]俞孔坚.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J].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