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分娩助产的最佳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住院分娩助产的最佳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吴红霞

吴红霞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36)

【摘要】目的对分娩助产中的最佳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将本科室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观察组的分娩产妇危险制度进行评分,按照产妇的类型将产妇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三类产妇进行分类护理。对照组中的分娩产妇的护理模式采取单纯全程陪产护理。对新生儿APgar进行评分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难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难产率为4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0%,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8分及以上新生儿占86.42%,与对照组的65.93%相比明显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类护理模式应用于分娩助产,对临床护理效果有明显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娩助产分类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47-01

医护人员以整体护理为基础,辩证的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在临床上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的改进,并为患者提供成本最低且最优质护理服务,这样的护理称为循证护理。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医院开展了这样的护理模式[1]。我院妇产科室以全程陪产的护理模式为基础,对2013年8-2014年8月本科室的200例分娩产妇进行了分类护理探究,研究住院分娩助产的最佳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本科室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探究目的事先告知所有产妇,征得所有的产妇同意后进行本研究。将200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10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0—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8±3.9)岁,产妇身高在154—166cm之间,平均身高为162.9cm,孕周为36-40周;所有分娩产妇中中初产妇65例,经产妇35例,平均产次为(1.25±0.23)次。在本科室建立产妇的分娩危险评分制度,所有产妇按照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剖宫产进行分类,并采取分类护理模式。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5.2±4.4)岁;孕周37-41周,身高157—173cm,平均164.4cm;其中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平均产次为(l.45±0.23)次,对产妇采用常规全程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产次、年龄、身高、孕周等方面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中的分娩产妇的护理模式采取单纯全程陪产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单纯护理为基础实施分类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按照医护人员的服务方式分类,将分娩室的医生、护士以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为分类依据分为主治和普通两类。主治医生和护士以共同做好分娩产妇的人室评估和对可能自然分娩类的产妇手术处理或全程陪护为主要职责。②按照产妇的分娩意愿分类,对临产妇的正当选择和愿望表示尊重,但对于某些可能对于产妇分娩不利的要求,则做好解释工作后给予回绝。③对临产妇的经济能力分类,把临产妇的经济能力纳入考虑范围捏,对经济困难的产妇采用基本助产护理,尽量争取自然分娩、少做辅助检查、免费胎心监护和使用国产药物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孕妇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头吸、臂助、产钳的难产人数。新生儿窒息程度判定标准:1min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为正常,4—7分评判为轻度窒息,0—3评判为重度窒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产妇难产率对比

观察组难产46例,难产率46.00%;对照组难产51例难产率51.00%,两组比较χ2=8.58,P<0.01,两组数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分类分级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科质量。

2.2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两组经阴道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在8~10的分别为93.28%、81.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剖宫产Apgar评分在8~10分的新生儿,分类组为86.42%,对照组为65.9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36,P<0.01。提示分类分级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新生儿质量有促进作用。

3讨论

分娩是一个常规的生理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时都会有异常情况的发生[2],影响分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产道、胎儿、产力外,产妇的心理、精神因素也占很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焦虑可使催产素的作用降低,并影响分娩进程[3]。因此,服务模式对正规产程尤为重要,指导产妇采用呼吸技巧及给予按摩的方式应对宫缩期,帮助产妇选择适合的体位,在宫缩间鼓励产妇歇期进食、进水,保持体力和精力,放松身心,使产妇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能主动配合助产士,最后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对产妇进行分类分娩护理是对产科护理中一种大胆创新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对产妇的分娩风险进行了评估,使护理对象的分类分级得到明确,而医护人员的分类提高了护理力量调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该模式能够提高阴道分娩产妇的顺产率(54.0%),提高新生儿的Apgar得分,且还具有减少产钳、剖宫产术、难产应用等作用。分类护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将指标加入到现有的分娩风险评估体系中,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总之,将分类护理模式应用于分娩助产中能够有效提高分娩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斌全.健康新观念与护理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13,18(3):2.

[2]何卫权.对循证分娩护理试行实践效果的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0,13(6):54-58.

[3]李金华,巫寒梅.助产模式影响产房工作质量的实践研究[J].护理研究,2012,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