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李俤

福州市聪铭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加,其施工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进行探究,并提出控制裂缝有效措施,以帮助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1.1温差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施工材料,不仅关系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然而在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也一直存在,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有多重,而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差问题也是目前存在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混凝土在施工时会出现水热化的现象,那么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就会相对较大,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压力也会相应有所增加,这样就会产生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而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产生原因也有多种,如果混凝土施工时没有做好对温度的控制,那么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并且在水分不断变化时,其中的温度也会相应有所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凝土也会出现裂缝问题。此外,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比如冬季温度相对较低时,混凝土的内部水温也会相对较低,那么在渗透的压力下,混凝土也会出现裂缝。特别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低时,那么里面的水分就会结冰,混凝土内部也会相应膨胀,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控制,那么也会产生混凝土的裂缝。

1.2外力失衡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合理的安排,比如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在混凝土的表面,如果受到外力的影响,混凝土也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的裂缝在水利工程中表现的较为明显,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相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因此对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相关数据以及参数的分析,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控制。而针对水利工程中堤坝的加固处理,还需要考虑到下部承受的外力情况,如果出现受力不均时,那么混凝土的内部外部压力也会出现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凝土也很容易出现裂缝。同时,水利工程中的水坝中如果出现较大的流动性,那么在长时间使用后,堤坝的混凝土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样混凝土也会产生裂缝问题,因此我们也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内外压力问题加以考虑。

1.3地形地质条件导致混凝土裂缝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施工由于其特殊性,一般都选择比较偏远或者人流稀疏的地方作为施工地址,地形地质相对复杂,会随着自然天气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降水比较密集的天气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产生冲击,长此以往,就会使得混凝土出现下沉性的裂缝。此外,如果水利施工现场的地质比较松软,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加固地基或者加固不足,那么建筑结构就会出现沉降现象,受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我国四季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混凝土浇筑不仅要考虑昼夜温差,还应该考虑季度温差,尤其应该考虑冬季气温过低混凝土质量受到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模板变形移位问题,当出现该问题时,混凝土浇筑工作应该暂停,首先进行模板变形修复以及移位恢复。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应随时关注模板是否保持正常形态及位置。冬季与夏季的温差较大,混凝土入模的温度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冬季混凝土入模的温度要高于十摄氏度,夏季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应该低于二十五摄氏度。此外,冬季还要考虑低温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2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通常是指用水泥当做胶凝材料,用小石、砂作为集成材料与水(水中也可以掺加掺合料或外加剂),依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充分拌和形成混凝土,应用广泛,尤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同工程建设部位,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标准不一样,其使用的水泥标号也不相同,不能混淆使用。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水泥均不能保存堆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容易造成水泥变硬而无法使用,也不能混合使用。在水泥进场施工前,要做好凝固时间、强度与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3混凝土的拌和控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和,强制式搅拌机拌和速度快,拌和均匀,省时省力的优点所以被普遍采用。为了保证拌和出质量高的混凝土,应对拌和程序进行合理规范,在正式拌和之前要对混凝土构成的原材料计量进行检测,有效控制允许偏差,一定要严格依照配合比进行拌和,不能随意更改比例,或多添或少减配合比料,以免导致拌和出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无法使用。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应对操作流程进行严加规范与监督。混凝土在拌和完成之后,没有及时使用,应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膜,以免混凝土中水分过快蒸发,从而使得混凝土快速变硬无法使用。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覆盖一层遮盖物,洒水养护,以免被阳光曝晒而出现裂缝。

2.4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和完成之后,用运输车辆把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在对其进行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连续性,混凝土入仓后,及时平仓,不得堆积,仓内如有骨料堆叠时,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不得用水泥浆进行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至浇筑面水平,在斜面收仓时应与斜面垂直。混凝土平仓后要及时进行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显著下沉为主,并开始以泛浆为准,避免欠振或过振,浇筑完成后,平整仓面,进行混凝土收仓,先进行一遍粗收,待初凝前再进行两边精收,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2.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下,防止曝晒、寒冷、风吹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不正常的裂缝。混凝土一般是进行洒水养护,也可以使用喷洒塑料溶液进行养护。当外界温度达到5℃以上时,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在12h内对其洒水,盖上薄膜或其他遮盖物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足够湿润,对浇筑后的混凝土保养不少于28天,有特殊情况的部位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做好防冻保温等的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很容易造成水利工程泄漏、坍塌等故障,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施工中在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时,需要依照混凝土裂缝状况及其诱因做好混凝土施工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预防措施、管理措施、养护措施及修补措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金拔.浅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9:167-168.

[2]陈云靖.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