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谈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形神兼备”谈整合

丁昌鹏丁丽婷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学;整合;优势;不足;扬长避短

最近我校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也把是否利用多媒体课件看成平时教学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什么课,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是否适合使用课件,都要求使用课件。教师也把上课的全部内容搬入课件,从新课导入、教学目标展示到知识传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这似乎是完成了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形式上的整合,有形而无神。整合要做到形神兼备,就要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下面从其优缺点和如何整合上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优点

(1)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活跃课堂的“小灵通”。多媒体的教学演示方式多样,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能力,同时利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并可将抽象的事物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将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知识的获取。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由于目前学校课程的压缩,总课时数减少,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其可以演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或难以重复演示的一些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甚至可以搭配相应的视频音频来动态演示一些实验的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分阶段进行演示,加上任课教师的适时点拨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媒体为因材施教搭建了一座桥梁: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多媒体教学网上,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同时根据目前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做练习,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

2.缺点

首先,过分地强调课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使用课件才能把课上好,甚至认为板书都是多余的,教师成了一个点击鼠标的工具,电子板书占据了整堂课,学生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更依赖于拷贝教师的教案。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孰不知亲手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其次,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多地加入了音乐视频及其它一些动画。虽然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但课堂的重难点并不突出。最后,可能课件是教学内容的放大,没有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1.优点

传统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演讲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课外辅导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其中,讲授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认为它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地认识和利用,因而需要辩证地对待它。在教学中,角色扮演是学生互动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办法。对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法的板书形式便于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板书,而不会呆板。

2.缺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讲解和举例来论证一个观点,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少在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论证某个观点上下功夫。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讲课产生了依赖性,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往往忽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渐渐形成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变得被动而无趣。

三、要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1.不要流于形式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赶时髦,摆花架子,一味地追求其形式,抛弃了它的优势方面,反而顾此失彼。现在有许多教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尤其是公开课必须有多媒体。于是有的教师为了上一堂分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更有教师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把课堂当影院进行影视欣赏了。加上现在网络便利,许多教师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很多的教学课件,结果干脆连备课也省略,上课之前只是看一下这些下载的课件,考虑好课堂上怎么去展示这些课件。没有去想一想不用多媒体该怎么上,如果离开多媒体去讲课,那这堂课的教学程序就乱了,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

2.教师不要过分依赖课件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把课件的展示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只顾躲在操作台后操作电脑,不顾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反应和反馈,忽视了板书和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以致成了课件的机械放映员和简单解说员,甚至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停电或电脑故障等意外时,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过分地运用和依赖课件,势必大大降低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授课的灵活自主性,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此情形下,长时间的大量视听信息冲击无疑会造成学生视听疲劳,使学生成了缺乏主动性的受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严重影响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注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变成面面俱到的电子图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把教学内容归纳成为提纲挈领的学习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

4.不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视作评判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当前,大多数地方的教育系统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把在各种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中授课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评判该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似乎缺少了多媒体的使用,这节课就不是一节完整的优质课、示范课或者观摩课。因此,导致我们一听说评选这类课,脑海中立刻想到的就是怎样去制图、做动画、配音乐等,甚至有的听评课领导认为在课堂中,这些多媒体手段运用的越多,这节课就越成功。

5.教师不要成为“放映员”,要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事前做好课件,然后在讲课的时候,按照顺序把课件内容一一放映出来,学生就可以从课件展示的内容中获得知识。所以,不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放映员”,而忽视了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也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了单纯的放映厅。所以,教学过程中,只见教师手忙脚乱地出示课件,学生看的也是眼花缭乱,最终一节课下来,教师疲累不堪,学生也感到头晕目眩,但真正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反倒缺失了。

总之,多媒体在提高教学效果上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应该完全迷恋它,把它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更加偏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更应该看作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决不能代替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只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变得更加容易,教师仍不能忽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仍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板书等内容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仍应该及时反馈授课信息,做到不断提问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答疑解惑,那种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就可以自行掌握知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此外,多媒体技术毕竟无法代替学生的识记,课后的及时复习肯定是不可少的,学生只要在教师的要求下,经过多次的练习和记忆,知识才能学得好、记得牢。多媒体技术还无法代替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日常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算能力的训练,都是需要学生不断反复进行练习才能最终形成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各有优缺点,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他们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东关回民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