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45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45例临床分析

史海霞李金英王娟吴玉英赵敬英

史海霞李金英王娟吴玉英赵敬英

(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并确诊为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注射药物,而对照组为单纯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培养由阳转阴的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经皮肺穿;肺结核;空洞型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042-01

空洞型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结核,其形成是由于肺结核长期不愈空洞的壁逐渐变厚。空洞型肺结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常常并发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等[1]。所以需对空洞型肺结核进行早期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我国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大国,如何更好的治疗耐多药的肺结核成为一大课题之一。本文以2013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空洞型肺结核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并确诊为空洞型肺结核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为(35.2±3.8)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为(36.9±3.0)岁。所有患者的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痰菌培养均为阳性,且在规范治疗后,痰菌仍为阳性;(2)患者接受4~5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痰菌培养结果仍为阳性[2];(3)患者已进行3个月的正规化疗后痰菌培养结果仍为阳性;(4)确定患者对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5)胸部CT示患者单侧肺内间一个或多个空洞;(6)患者既往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且无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即:选用三种以上的结核敏感药物组合成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注射抗结核药物的方法治疗,即:利用CT对患肺内空洞进行位置的定位,并在体表放置定位器方便确认穿刺点。以CT确定患者的穿刺位点与穿刺的深度后,利用活检针进行穿刺(局部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当穿刺的针尖进入空洞内后拔除针芯,并嘱患者屏气,患者屏气后注入0.1g的异烟肼及左氧氟沙星、0.2g的丁胺卡那。注入药物后,拔出穿刺针并对穿刺伤口进行消毒及辅料的覆盖。定期进行胸部CT的复查查看治疗效果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培养由阳性转阴性的比例及患者经过治疗后肺内空洞的闭合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痰菌培养的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42例患者痰菌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占93.33%,而对照组患者中则有28例患者痰培养由阳性转阴性,占62.22%,观察组患者的痰培养由阳转阴的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内空洞的闭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高达71.11%(32/45),而对照组的闭合率为42.22%(19/45),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可见表。

3.讨论

由于我国国民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导致大多数大多数人们对多种药物耐药,其中耐多药的肺结核的治疗成为了现今的一大研究的难题与重点[3]。空洞型肺结核属于耐多药肺结核中常见的一种肺结核疾病。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过空气、非墨等以呼吸道的途径进行传播,结核病菌存在于肺及支气管的结核病灶内或是空洞内。空洞型肺结核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法治疗不易使空洞闭合,且痰培养的阳性转阴性的比率较低,疗效差。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法成为治疗肺部疾病的常用的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胸部CT的定位确定肺内空洞的位置寻找穿刺点,利用穿刺针在相应的位置处进行穿刺,再经由穿刺针注入化疗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以CT引导下经皮肺穿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其痰培养的阴转率较高、空洞闭合率亦较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法,但临床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总而言之,临床上可推广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来治疗你空洞型肺结核。

【参考文献】

[1]盛伟华,黄松,李烨,等.重症空洞型肺结核应用CT引导下肺穿刺治疗的疗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1):98-100.

[2]黄颖锋,常双喜,张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在肺空洞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3):35-36.

[3]徐艳艳.5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09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