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李永顺刘鸿博

李永顺刘鸿博(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4500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20-01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1]。若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自2009~2012年9月,作者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36岁,高处坠落伤38例,车祸伤1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行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片检查及跟骨水平位和冠状位CT检查,均显示跟骨宽度有不同程度增宽,按Sanders分型,II型18例,III型22例,IV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7d~11d。

2.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采用跟骨外侧L切口,起自外踝上方5~6cm跟腱外侧缘,向下弧形至跟骨中点并向前延伸至第5跖骨基底部止。将皮肤与皮下组织一次切开,不剥离皮下组织,直接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下剥离以保护皮肤血液循环,轻轻牵拉皮瓣,保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直视下显露整个外侧壁、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及跟骰关节,给予跟骨骨折复位,粉碎严重伴有骨缺损者及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者,撬拨复位,自体髂骨取骨,关节面下植骨,保持跟骨高度及宽度,恢复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术中摄跟骨侧位及轴线位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复位良好,选择合适的跟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关闭创口。创口内置2根皮片引流,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48~72小时后拔去引流条,2周以后拆线,8周后扶拐下地,12周弃拐行走。

3.治疗结果

本组48例,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5°以内),跟骨长、宽、高度恢复基本正常。钢板位置均满意,固定均牢固。其中44例伤口I期愈合,有4例患者皮缘有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无钢板外露。经10月~2年,平均13个月随诊,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功能采用张铁良等[2]100分评分法,优25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93.8%。

4.讨论

4.1手术时机

由于跟骨的结构特点,加上受伤原因多为暴力,骨折后患足肿胀及瘀血常较严重,局部软组织张力高,早期手术易造成出血多,伤口闭合困难而使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一般不宜急诊手术,伤后延迟一段时间治疗为好,一方面可使患者受伤的肌体得到修复,另一方面可使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降低皮瓣坏死的几率。笔者认为,骨折后7~10d,直到骨折部位再次出现皮肤褶皱时手术,可以明显降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4.2植骨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高处坠落伤为主要致伤因素,往往有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和骨质压缩,对于严重粉碎骨折以及不能坚强固定者,植骨具有一定抗压性和促进骨组织尽早愈合,采用自体髂骨植入起填充支撑作用,预防复位后关节面骨块再移位,填充空隙,防止血肿形成,降低感染发生,同时,有爬行替代作用,能防止复位后骨折不愈合或发生跟骨塌陷。

4.3并发症的防治

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裂开、感染、皮缘坏死、钢板外露等①手术时机,骨折后7~10d,局部皮肤出现褶皱时手术,做到无张力关闭伤口,大大降低切口裂开、皮缘坏死机会。②软组织保护,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L切口,外侧角呈弧形,将皮肤与皮下组织一次切开,禁忌使用电刀分离软组织,采用深达骨膜全厚皮瓣进行锐性解剖和剥离,对皮瓣不做过多过重的牵引。③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切口内积血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形成,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4.4锁定钢板的优点

锁定钢板可塑性好,可以根据跟骨的特点塑形,能够保证钢板紧贴于跟骨外侧壁,有效维持复位后的跟骨形态,同时皮肤缝合后不致因张力过高发生皮缘坏死。锁定钢板的锁定钉固定呈整体结构支撑,内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塌陷骨折不易再变形。同时,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趾间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52.

[2]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