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冉望庆

——浅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冉望庆

(南部县富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南部637300)

“为了使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教育问题所提出的简明而深刻的见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兴趣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后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根据兴趣发生与发展的不同特点,通常把兴趣分成三类,即直观兴趣、自觉兴趣、潜在兴趣。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联系社会和个人思想实际,积极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兴趣而不愿意学的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只有让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陆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把书教死了,学生必然会感到乏味。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再创造,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就是在创造的表现。我们现在的初中政治课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坚持了以美、以情、以理引真的原则,也就是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事实,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如真的要求。这就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提供了方便,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统筹安排,尽可能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感情,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敞开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之门

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但是光有求知欲,没有自信心那也不行。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四、善于创设乐学情境,把趣味性贯穿到读、议、讲、练各个环节

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离不开读、议、讲、;练几个环节,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把趣味性贯穿到这几个环节中去。读,要带着问题,激起动机;议,要新颖含蓄,耐人琢磨;讲,要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练,要灵活多样,津津有味。同时要做到学思交替,讲练结合,难易交错,深入浅出。这样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这也就是说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五、适当的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除了最低的教学界限(现有水平)外,还存在着最高的教学界限(潜在水平),他们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发展的最佳界限,这个理论为教学时适当提高教学难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在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同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

除以上几方面外,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但要注意的是,兴趣在学习中是入门的向导,他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那种不顾教学目的只单纯追求兴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