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张树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张树梅

张树梅

张树梅(古交矿区总医院030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共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各型阑尾炎特征明显。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较高,能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点,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关键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10-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诊断只要依靠临床经验,传统影像技术如腹部X线、钡灌肠等通常无助于临床诊断。据国外资料,因临床拟诊阑尾炎而手术的患者中,结果阴性者竟占20%-40%。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延误诊断以致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炎者绝非少见。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超声检查在评价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无穿孔等合并症以及鉴别诊断方面已成为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住院经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2岁,体征:伴有右下腹压痛或反跳痛,白细胞升高伴有发热或恶心呕吐。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比较瘦的人结合采用7~10MHZ高频探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先用3.5MHZ探头进行双肾、输尿管检查,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女性患者需排除子宫、附件疾病,然后扫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将探头平放右下腹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发炎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

2结果

2.1本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检查71例,诊断符合率91%,病变阑尾的位置多位于右髂窝三角区,依次为盲肠内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阑尾炎穿孔9例。

2.2各型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2.2.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呈肿胀的管状或指状结构,壁增厚但层次仍清楚,中央阑尾腔内为无回声区,周围绕以肿胀的阑尾壁呈高(黏膜层)、低(肌层)高(浆膜层)回声结构,横断面似“靶环征”。

2.2.2化脓性阑尾炎可见阑尾膨胀呈囊状,内部为低或无回声暗区,腔内大量脓性物质形成的光点、光斑或光团。粪石呈强回声光斑或光团,后方声影。阑尾壁增厚,不清楚、周边毛糙、模糊。阑尾周围有脓性渗出物形成环绕的液性暗区。

2.2.3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边缘无连续,壁明显增厚,层次轮廓不清,呈不规则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杂乱。

2.2.4阑尾炎穿孔右下腹显示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包块为边缘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部常有光点、光斑,如为产气杆菌感染时可见气体强回声。右下腹及盆腔内可出现无回声区,脓液则为光点回声。并发腹膜炎时,可见肠麻痹引起的肠管扩张,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3讨论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直径0.5-0.7cm。阑尾位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回合点,其位置深且多变,加之肠气干扰,正常时超声极少能显示。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由于充血,水肿、渗出、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梗阻等病理学变化,从而改变了局部的透声条件,阑尾的超声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从单纯性到化脓性至坏疽性是炎症逐渐加重的动态过程。虽然阑尾炎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但是有1/3的阑尾炎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上阑尾位置多变,有时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疾病在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或者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才能作出明确诊断。因此,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正确的病理分型,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检查时可先用腹部凸阵探头,从右肝下缘沿升结肠向右下腹及右侧盆腔大范围扫查,观察全貌以排除其他疾病。总之,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可按照这些特征进行病理分型,其方法简单,无创,诊断符合率高。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1-492.

[2]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371.

[3]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