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齿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李萍李巧玲石学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儿童龋齿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李萍李巧玲石学凤

李萍李巧玲石学凤

李萍李巧玲石学凤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753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龋齿易发生的主要因素及龋损特点,目的在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儿童龋齿病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45-02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在儿童中患病率很高,极大地危害着儿童的口腔健康。其发病形式以牙体硬组织崩解为特征。临床表现开始为龋损部位牙釉质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继之有机质破坏分解使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缺损而形成龋洞,如病变继续发展则形成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颌骨炎症,病灶牙影响儿童牙颌系统及全身健康。龋齿的继发感染形成的病灶,导致或加重心肌炎、关节炎、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虽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严重;调查结果也显示,两个年龄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岁为3.3%,12岁为11.2%,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儿童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1?病因分析

1.1主要因素

“细菌与菌斑-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

1.1.1?细菌与菌斑

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细菌主要为变形链球菌,牙菌斑是由无数细菌附着并繁殖形成薄而稠密,非钙化的膜状细菌团块,致龋菌在菌斑这种生态环境中,互相粘附,并附着在牙面,利用饮食中的蔗糖代谢产酸,而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达到菌斑深层,酸性产物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该牙面PH值降至临界值时,牙齿脱矿发生。

1.1.2?食物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这些物质可为菌斑中细菌提供生活和活动所需的能量,并可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钙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若口腔内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

1.1.3?宿主

宿主因素是指人体对龋病的易感程度,有局部的和全身的因素。局部因素中牙齿的矿化程度,结构,形态,排列等影响最为重要。矿化好的牙抗龋力强,而牙齿表面沟裂深,釉质发育发育不全,排列不齐的牙就容易患龋。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也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全身状况对龋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如在牙发生与钙化期全身营养代谢对其硬组织形成及萌出后的抗龋力有较大影响,某些全身的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也对儿童口腔的抗龋力有一定影响。

2预防与对策

2.1?改善孕期,妊娠期的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

乳牙从胚胎第二个月,恒牙在胚胎第四个月开始发生,萌出前要经历生长期和钙化期,这个阶段主要预防措施是要求母体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及各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严重的妊娠呕吐、妊娠中毒反应、偏食、贫血、缺氟或全身疾病,都可能给胎儿乳牙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应避免发生。在此期间母亲吸烟,嗜酒和滥用安眠药都应禁止。孕妇应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控制糖类的摄入

家长及学校应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保证儿童营养摄入均衡,尤其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对有利于清洁牙齿、且不易发酵的粗糙或纤维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鼓励儿童摄入。此外,应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少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糖等。

2.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除饮食中提供钙、磷、维生素等促进牙齿钙化外,尚可通过各种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不过应注意不管何种氟化法防龋,均应在低氟区使用,且应注意氟剂量的控制,以免发生氟斑牙。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一些地区开展多种氟化法防龋已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据测,茶叶中含氟较高,常喝茶水,或用茶水漱口,不仅能除污解腥、抑菌消炎,还能起到护齿功效。

2.4做好儿童口腔卫生措施与指导

0-1岁婴儿应由家长用消毒纱布或棉球蘸凉开水擦洗口腔和牙齿,每晚至少一次。1-2岁幼儿应由家长用指套式牙刷或幼儿牙刷帮助刷牙,每晚一次。3岁以前主要由大人帮助刷牙,但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刷牙兴趣,让孩子先刷一些易刷的部位。应教会3岁后的孩子自己早晚刷牙、餐后用清水漱口。

2.5积极开展防龋卫生宣教

在家长及儿童中大力开展防龋健康教育,对保证防龋工作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组织防龋知识讲座,发放资料、画册等科普读物,广播、电视、网络教学,开展健康咨询、牙科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防龋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龋意识,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防龋意识偏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切实实地抓好儿童防龋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保证和促进儿童牙齿及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卜丽娟,许靖.乳牙患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9):93-94.

[2]?黎淑芳.龋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1):101-102.转

[3]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8-211.转

[4]周京义,肖芳,邹萍,李兰.护齿保健与氟化泡沫在学龄前儿童防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