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探究秦永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关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探究秦永刚

秦永刚

秦永刚

武汉市汉阳医院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接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而实验组采取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78.00%(39/50),实验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内科疾病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正在逐步恶化,近年来雾霾情况也是十分的严重,这对我们的呼吸系统具有非常大的伤害。而抗生素类药物的出现,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并且抗生素类药物在医学界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物类型之一。抗生素类药物虽然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非常不好的效果,比如会对病情的治疗或者是患者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本研究将根据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上的临床应用做出简要分析与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接诊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8岁,均值(45.2±3.3)岁。实验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5岁,均值(44.8±3.4)岁。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中药治疗,主要为传统中草药方剂。实验组:本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包括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单用或二联或三联,甚至四联等处理,配伍时严格按照指征执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为:一,治愈: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二,有效: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恢复,有少许不良反应;三,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治愈率计。

1.5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78.00%(39/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发生5例,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比较复杂,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属于常见多发性疾病,轻者多为咳嗽、呼吸受限、胸痛等,而重者则会表现出缺氧、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亡等,必须加强重视。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属于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首选疗法之一。本次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100例患者实施对照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而实验组采取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0%,尽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皆不超过10%,属于比较合理的范围。

临床上对于呼吸内科的疾病进行只来发现呼吸内科疾病都主要是由细菌来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科学的进行抗生素来对患者治疗,对于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发展意义。随着近几年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无禁忌用药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增多,使得临床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提升。抗生素合理应用是临床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而抗生素种类繁多,为此高效快速给药确立病原则属于合理选取抗生素药物的先决条件。笔者参阅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抗生素合理应用需根据患者生理与病理特点用药,还要注意抗生素用药的禁忌症等。一般情况下,细菌感染采取一种抗生素治疗即可,用药前需予以痰培养或痰涂片检查细菌类型及做好药敏试验,以便选取合理的抗生素,待确定病原体类型后针对性用药,从而降低盲目用药引发的不良后果。此外,还要严控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多以静脉给药,口服次之,最后为肌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该严格依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如果患者的感染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对全面抗菌药物进行吸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采用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若为病原菌不明或者单一抗生素用药无法控制病情的混合感染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则需采取2种及以上联合用药处理,以便最大化发挥多种抗生素的协同作用。但联合用药必须严格指征,配伍要科学合理,尽量将毒性降到最低。例如,在一些浓性依赖性药物的给药方面(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在内),在临床给药时,应该让患者渐进服药,同时应该尽量将患者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延长。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的联用,除了会降低疗效,还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更多不良反应,为此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

由于呼吸疾病的患者在病症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呼吸内科的医生不能对于全部的病情都使用一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病症来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比如患者是轻度感染的时候,医生可以选择使用口服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并避免使用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的方法。而对于给药次数来说,呼吸内科的医生在给药之前应该结合药效学和药动学标准用药的方式确定给药次数,比如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均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对此类抗生素应该渐进服药的时间;对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应该将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提高并延长用药的时间。总之,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则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感染的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的分析,并尽可能地制定个性化的方案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北,侯巧玲.临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5(12):85.

[2]毕建斌.关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12):84.

[3]杨霞.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3):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