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

刘立党张琪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邑市供电公司山东潍坊2613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对电力行业的促进作用越加明显。面对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法不正确、电网管理局限性大等问题,电力行业部门应该不断优化电网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对配网管理的内部控制。基于此本文从智能电网角度对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势和意义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电网进行技术改革的必然需求。其对于提高智能电网管理水平,促进电力行业的系统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意义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促进智能电网区域化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将电力运行信息传送到特定数据平台上,帮助电力行业工作人员了解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为下一年的电力指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区域电力进行整体布局和调控也有助于提高智能电网区域化水平;其二:提高智能电网安全系数。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电力技术发展优势,通过智能化、技术化、自动化技术操作提高电网数据的安全强度,增强配电设备和电力输送环节的稳定性,提升电网输送质量和效率。

1.1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实现了变电站操作和电网监控的真正分离。它革新了过去变电站操作和监控的落后协作模式,解放了电网监控环节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电网运行的人工成本。对地方区域电力调控纳入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升电网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程度,提高电网内部管理水平,对于优化电力资源、节省电力企业经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2增强信息联动性、可靠性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网调控与设备监控有机结合,电网调度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设备状况,设备监控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设备安排,双方进行有效积极地信息互通联动,避免因信息误报造成人员设备的安全风险,保障了安全高效生产的实现,维护了企业的安全利益。

1.3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集中人员调配,如上所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前提下,有效调配人力资源,改变以往存在的“人浮于事”、“疲于奔命”现象,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企业,获得报酬,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2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2.1强化工作人员调度

首先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分配。避免工作人员“扎堆”,实现有效分流。也就是说,可以对那些电力运行工作强度较大,负担重部门应配备较多人员,反之适当减少人员配备;其次,应提高相关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装置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提升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能力。

2.2实现电网管理方式的优化

电网管理方式优化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和管理优化过程。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在电网建立初期明确电网总体发展目标和管理标准,应该通过确定参数指标、统一建设流程等方式,加强各电力子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程度,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良性互通,提高信息技术与设备运行之间的契合度;其次,应该优化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配置,实现各资源使用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积极实现国家对绿色电力要求的技术标准,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调控的程序化,同时在输电电缆与变电装置管理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做好制度标准的执行工作,以电网安全性为首要目标,增强电缆与变电装置的技术联系;最后,应该提高电力控制人员职业技能素质,通过业务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为相关电力人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机会。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奖优罚劣的奖励机制,激励和鼓励电力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2.3应用GIS和SCADD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在建设配网调控一体化进程时应该发挥GIS和SCADD技术优势,纠正过去传统配网调控模式带来的弊端。首先,应该基于GIS技术提高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数字化程度,利用GIS平台构造电子地图的优势,加强对配网调控的监督水平,及时发现和消除相关技术隐患;其次,加强GIS技术对配网数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数据分类、整理和分析等环节扩大GIS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电力人员调控电网提供技术指导,避免相关电力人员对电网的盲目调控,增强设备装置运行的安全性;最后,利用SCADA技术对电网智能指数进行升级、改造。因为在当前的电力信息技术应用中,电力行业对SCADA等相关技术应用水平较高,这有助于利用该技术加强对在线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时获取配网调控信息,进而利用生成的二维图像,方便电力人员发现电力设备数据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4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该强化GIS技术与SCADA技术的融合程度,利用两者技术优势弥补彼此技术存在的缺陷,这样可以提升配网调控的管理能力,杜绝了电力人员出现的盲目调控现象。在GIS与SCADA互容方面,可以以GIS技术为基础,引进SCADA技术优势,提高电网的数据管理和监控水平。但是在进行两者技术融合时,相关电力人员应该根据国家电力运营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切不可凭借主观经验进行盲目调控,这样也有利于加强GIS电网平台与其他电力系统的数据衔接,保证电力数据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5配电网故障监测

在对配电网故障监测进行检测时通常是根据通道底层ONU数据来进行检测。这样便于GIS数据平台形成的电子地图对运行中的各电力设备进行标注,实时监测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针对发现的电网故障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在对故障范围分析方面,可以根据拓扑关系中的相关节点数据对故障发生区域进行界定,然后通过利用数据库查询等方式,确定故障设计的电网用户质量。在弄清楚故障原因后,故障救援团队及时对故障问题进行排除,争取以最短时间恢复电网的正常使用。

结语

配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为变电运行管理的创新模式,此种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职能电网建设的目标。智能变电站结合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标准化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运行监视、控制以及操作、智能警告以及运行管理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海,敬贵铭。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190+233.

[2]张琦。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8.

[3]温建平。鄂尔多斯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设计与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