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探究——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资源型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探究——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

金晶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乡村建设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特点,引导符合乡村建设发展的产业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以“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城乡空间、系统整体的生态空间、茶旅一体化的产业空间”为核心策略,规划符合山地小城镇的特色产业。

关键词:山地型;小城镇;产业

前言

城市亦不乏依山傍水,然而真正融山融水、特色鲜明的少之亦少;且更为甚者,不少城市大肆破坏山水,推山填水,建设千城一面的城市新区[1]。如何在保持山水特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点。

新明乡地处黄山北麓,黄山市黄山区的东北部、镇区距黄山区城区12公里。该乡东北部与泾县、旌德两县毗连,太平湖部分湖区位于该乡境内。省道322公路东西向贯穿乡境,且从新明乡集镇通过。使新明乡集镇区成为由南京、芜湖方向进入黄山风景区的北大门之一。

1、自然特征

茶•中国猴魁之乡——全国历史名茶“太平猴魁”原产地核心产区,太平猴魁主产地位于新明乡猴坑村,历史悠久,太平猴魁年产量在24万公斤,产值在1.4亿元。

林•中国“贡榧”之乡——黄山区是安徽香榧的主要产区,其中以新明樵山最为出名,樵山香榧在古代被誉为“贡榧”,流传至今,香榧林成为樵山当地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山•黄山区的东北门户——新明乡位于黄山区东北部,距离黄山景区40公里;境内的樵山为黄山延伸山脉依托黄山区旅游带动辐射新明旅游业的发展,境内山体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旅游业的潜力。

水•环太平湖之乡——新明乡生态基底优良,水资源丰富,西临太平湖,太平湖流经新明乡段被誉为“平湖三峡”。

2、综合条件判读

2.1相对分散的空间形态

新明乡地处山区,山体林地较多,城镇空间线性发展趋势明显,呈现交通指向性,沿路、沿川、沿峪布局,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分散,乡集镇区本身体量较小,辐射范围小,不利于全乡经济整合,乡集镇区区位相对不利,对乡域发展难以发挥带动作用。景点、农家乐等类型多样的空间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农业景观也呈现散点布置,产业发展不集聚。

2.2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新明乡原生环境较为脆弱,由于茶叶生产的需求、宣纸需要的青檀、石灰岩等资源开发,大量原有林地被破坏,防护林树木品种较为单一,林相简单,降低了抵御病虫害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效。石灰岩山地裸石荒坡较多,土层很薄,在季节性河流与冲沟侵蚀下,水土流失现象严重。【2】

2.3相对滞后的产业体系

新明乡地质、地貌条件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人才、资金的注入。新明乡产业发展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薄弱,依托传统山林资源,发展茶叶、毛竹等产业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同时受自然限制较多,发展不稳定。随着近些年太平湖旅游发展迅速,新明乡旅游资源逐渐开发,但仍然处于低端挖掘阶段,产品特色不突出,缺乏品牌,缺乏深层次的开发,还未能与太平湖乃至国际接轨。

3、发展策略

3.1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城乡空间

核心驱动:以新明乡集镇区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以环太平湖旅游为导向的乐活休闲小镇。

多极发展:根据发展现实要求和土地资源的情况,发展特色区域,多级发展,有效控制建设规模。

分级、分类布局村庄居民点:依据现状村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中心村和自然村两个层级,以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

实现城乡统筹、整合发展:结合城镇区发展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综合因素,对乡域内零散分布的村落进行适度、有序地整合。

3.2系统整体的生态空间

分类指导:根据地面覆被类型,将新明乡生态系统划分为5大类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其他种类生态系统分别进行规划引导,严格保护,适度建设。

网络保护:建设“点—线—面”整体联系的生态空间,点,对水库等点状生态资源进行整合保护,杜绝资源开采、山体开挖、污染性工业等破坏。线,重点维护和完善生态廊道建设,一是河川生态廊道,如麻川河等;二是道路生态廊道,如省道等;三是历史古迹生态廊道,如仙铜古道等。【2】对生态廊道沿线的污染企业进行治理,建立完善的生态廊道体系。面,依托猴坑、樵山等,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整体建设。

合理开发:加强建设空间管控,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建设用地。新明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组织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区内交通,建设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小镇。

3.3茶旅一体化的产业空间

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猴魁产业,深度挖掘猴魁的产业转型,使一产结合二产三产联动,完善新明产业链条,使新明的产业结构更加完善。规划猴魁茶园、加工园区、观光体验园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使一、二、三产相互依存,相互保暖。实现新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发展规划

以推动新明乡猴魁茶产业与香榧跨越式发展为抓手,重点打造生态型茶园,协同环太平湖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统筹全域产业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两核、两心、四片”的产业空间布局。

4.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

紧紧抓住安徽省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黄山区太平湖旅游深入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新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太平湖小三峡风景区为主要平台,按照“项目投入、特色村落引领、其他村落协作配套”的发展路径,积极各村互动联动,形成全域旅游构架,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新明乡集镇区为核心,猴坑村为副中心,樵山、新明以及招桃配套发展的新明乡特色旅游格局,培育提升猴坑生态茶园、樵山神仙洞(香榧王)、蓝水河漂流、古诗里生态农庄五大全域旅游带动项目;力争到2030年,新明乡成为环太平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茶旅小镇,乡域形成集休闲养生、红色旅游、水上观光以及茶园采摘体验等功能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4.2深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及食品工业——茶叶

划定猴魁茶原产核心保护区,制定保护措施,同时依托六百里茶叶有限公司、新明茶业有限公司、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公司,提高生产科技,打造优质猴魁生产基地。

以茶叶小微城镇为目标,发挥太平猴魁作为新明乡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创新小微企业思路,拓展小微电商,带动乡镇经济,拓宽产业链条,提高其内在发展动力。要利用居民自家茶园,支持打造居民小微企业,创造小微茶产业城镇。

延伸茶产业链条,从传统产业链条:种植—加工—售卖,中寻求突破,延长产业链条,引入“旅游+”模式,将茶园参观、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展示,加工完成后的展销引入产业链,定期召开“茶王祭”活动,以茶产业为轴,贯穿三产,使三产联动促进新明经济发展。

4.3稳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及食品工业——香榧

大力培育和发展香榧造林示范基地,同时借助香榧森林公园的创建培育优质香榧林,依托现有香榧龙头企业,将新明打造为远近闻名的优质香榧生产基地。

拓宽香榧产业辐射能力,深入发掘现有的千年香榧古树群、樵山香榧王、省级香榧森林公园将香榧产业拓展到旅游中,同时结合新明乡其他旅游资源,打造新明生态香榧旅游线路。

结束语

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之基,引导适应乡村自然特征的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必然之路。优化乡村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生态、建设空间的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基于山水要素的城市特色塑造研究——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张如林;邢仲余;-《上海城市规划》-2013-02-28

[2]济南南部山区东片保护和发展规划探索熊国平;程亚午;徐武;-《中国科技论文》-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