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芝俐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7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对治疗组44例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功能

脊髓损伤属于脊柱损伤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自然灾害、体育意外、锐器伤或直接性暴力等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脊髓休克、脊髓震荡、感觉及运动改变、患者无法自主呼吸、较为严重的患者表现为四肢瘫痪、锁骨平面下感觉失灵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为了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87例进行了治疗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5岁,均值为(57.52±3.16)岁;治疗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均值为(57.62±3.22)岁。主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体育损伤、挤压伤及暴力致伤等。

对两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常规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在损伤后60天左右开始实施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如下:首先,针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如针对颈段损伤的患者指导训练腹式呼吸;对胸腰段损伤的患者指导训练胸式呼吸。针对患者播放流水声促进患者自主排尿,每天给予2000ml的饮水量,增加尿量,实施间歇性的导尿处理。在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各个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实施四肢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相应的训练。针对患者实施主动渐进性抗阻法开展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由开始的坐位训练到站位训练,逐步过渡至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指导患者每天自己训练穿衣服、脱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针对治疗组44例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式与常规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选择29号左右毫针及6805治疗机开展针刺治疗,实施的针刺手法为插捻转补泻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受损脊髓节段上、下端督脉经穴,如命门、腰俞、脊中、大椎、灵台、腰阳关、筋缩、夹脊穴等为主穴,针对下肢瘫痪患者在此基础上选择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太冲等穴位;针对上肢瘫痪患者在此基础上选择外关、手三里、曲池、臂偶、肩关节、合谷等穴位;针对大小便障碍患者在此基础上选择膀胱俞、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在针刺后实施波形刺激,采用疏波、断续波及疏密波等轮流的方式,每波15分钟,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一周后休息3天重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决定治疗一个月至2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性等差异。(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总分45分,分数越高,缺损越严重;(2)肢体功能评分:针对肢体的屈曲、伸展、旋转、运动等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改善越好;(3)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患者生活中吃饭、穿衣、洗漱等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好;(4)治疗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改善,神经功能改善50%以上,生活能够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有效性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为81.40%(35/43),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为95.45%(42/44),两组相比:X2值=4.23,P值=0.04;两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时间的数据见表1:

3讨论

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在中医学中属于“腰痛”、“痿证”等范畴内,主要是由于外力对脊髓督脉造成的损伤,导致气血逆乱,淤血阻滞经络,机体内的气血不通到脊髓脉络,机体温养失调,血不利则病水,津液停滞后外渗,使得致病部位出现肿胀、疼痛、血瘀阻滞、发绀等症状后造成躯体障碍[3]。

中医学中一般针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主要是由于经过脉络、腧穴等传导作用起到一定的气血调理的效果,促进阴阳协调及平衡,促使患者机体功能的改善及调节,达到扶正祛邪及温通气血等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通过对受损脊髓节段上下两端的督脉经穴进行刺激达到调节脊髓的腧穴、脊髓的经络及脊髓气血等作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症状,通过对各个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活血化瘀及疏通经脉的作用[4]。气血再次疏通走向脊髓经络,温养全身,达到行气益气、除痹止痛及舒经活络等功效,增强患者的要洗功能、改善患者四肢无力的症状,消肿止痛、通行淤塞脉络等[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实施单纯康复治疗的常规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且治疗组护理后的有效性高出常规组14.05%,说明针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肖鹏,王玉龙.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6,40(3):216-217.

[2]解锦鼎,安宁,曹文慧,等.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34-36.

[3]曾绍林,陈剑,刘步云.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6(20):75-77.

[4]梁明鸿,唐春雷.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改善[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2):79-80.

[5]程黛静.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0(12):177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