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药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白芥子药用研究进展

贾光宇

贾光宇(黑龙江省鸡东县中医院158200)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57-01

【摘要】目的讨论白芥子药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辛温走散,温肺散寒,利气消痰,尤善除寒痰停饮。本品辛散温通,利气豁痰,散结消通,通络止痛,尤善除皮里膜外、筋骨经络之间的寒痰凝聚。

【关键字】白芥子药用

[别名]芥子(《名医别录》),黄芥子、辣菜子(《中药志》),苦芥子(四川),白芥、芥菜籽、白芥末子(山东)。

[来源]白芥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全国各地均产,以河南、安徽省产量最大。均为栽培。

[采收炮制]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同时捣碎。

[商品规格]以粒大、饱满、均匀者为佳。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喘咳、胸胁胀痛本品辛温走散,温肺散寒,利气消痰,尤善除寒痰停饮。用于寒痰咳喘,痰多清稀,胸膈胀满,食少难消者,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若肺寒较甚,咳嗽痰喘,畏寒肢冷,又与干姜、肉桂、苍术等配伍,如《中国药物大全》痰饮丸;若痰饮停滞胸胁,喘咳胸满胁痛,则与甘遂、大戟配全,以祛痰逐饮、利气止痛,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控涎丹。

2.痰湿阻滞、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阴疽肿痛本品辛散温通,利气豁痰,散结消通,通络止痛,尤善除皮里膜外、筋骨经络之间的寒痰凝聚。用于痰湿阻滞经络,肩臂肢节麻痹疼痛者,可与木鳖子、没药、桂心药同用,如《妇人良方》白芥子散;用于寒痰痹阻,阴疽流注,常与肉桂、鹿角胶、麻黄等配伍,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发泡,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此外,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腹泻。

[鉴别用药]白芥子、莱菔子皆为祛痰之品。然白芥子温肺利气豁痰,主皮里膜外之痰;莱菔子调气和中,行气消痰,主肺、胃、大肠痰食之滞,寒痰热痰均治。

[药治]

1.《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按韩愗《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愗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矜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生痰,下气宽中;紫苏子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孙食,开痞降气。”

2.《本草正》:“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因其味厚气轻,故开导虽速,而不甚耗气,既能除胁肋皮膜之痰,则他近处者不言可知。”

3.《本草求真》:“白芥子,气味辛温,书载能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是此义。盖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痈毒肿痛,因于痰气阻塞,法当用温用散者,无不藉此以为宣通。然此大辛大热,中病即已,久服耗损真气,令人眩晕损目;若肺热阴虚火盛者忌之。”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白芥了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粘液质及维生素A类物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产生芥子酸和胆碱。

二、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白芥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胆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它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温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作为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的治疗。

3.其他作用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呼吸增快。

三、临床报道

1.治疗面神经麻痹白芥子适量,开水洗净,研细加开水呈糊状,涂患者面部(口角左歪涂右侧,右歪涂左侧),再用注射针头划破患侧颊粘膜,涂少量芥汁。

2.治疗肺结核白芥子研末加醋拌成糊状,放于直径3~4cm之膏药上,依次轮流贴于下列对称之穴位上。

3.治疗胸胁迸伤白芥子1.5g,参三七1.5g,桃仁1.5g,研细粉末为1包,每次1包,每日2次,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参考文献

[1]王占玺主编.张仲景药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