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副舟骨的解剖学与常见损伤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足副舟骨的解剖学与常见损伤研究进展

宋思琦

成都体育学院610041

摘要:足副舟骨(AccessoryNavicular)是发生在足舟状骨的先天性变异,正常人中约有10—16%的发生率。在下肢运动较多的人群中,足副舟骨较易发生运动性损伤,并发展为慢性疼痛。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足副舟骨的解剖学进行汇总整理,并对高发人群中足副舟骨的损伤情况、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足副舟骨;解剖变异;损伤

1概述

1.1解剖学变异

足副舟骨是发生于足舟骨结节第二继发骨化中心的先天性变异,同时也是足部最常见的副骨。足舟骨位于足弓顶点,正常足舟骨只有一个骨化中心,男性出现于9个月到4岁,女性出现于8个月到3岁。典型的足副舟骨呈锥体形,基底部在前,尖端在后,可依托于足舟骨存在,亦可作为籽骨单独存在。正常人中发生率为10—14%[1],女性多见,50-90%为双侧,分为三型[2,3]。

1.2分型

临床足副舟骨分三型:Ⅰ型即籽骨型或称胫外骨型,呈圆形、卵圆形,2-3mm,与舟骨完全分离不形成关节面,也有人将其归入籽骨范畴中;Ⅱ型即圆帽型,多为帽状形、心形,9-12mm,借助软骨与足舟骨构成微动关节;Ⅲ型即足舟骨角型:副舟骨与舟骨体已融合,中间缝隙消失融为一体,呈鸟嘴状或舟骨突。

2临床表现与诊断

2.1临床表现

临床足副舟骨分三型,由于Ⅰ型及Ⅲ型基本不产生症状,只是在偶然的影像学或查体时发现,故讨论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时以Ⅱ型足副舟骨为代表。Ⅱ型足副舟骨常伴有疼痛症状,患者就诊时主诉多为足中部内侧自发疼痛或触痛,查体时可见足舟骨内侧肿胀、产生压痛点,该型为临床干预及治疗重点对象,发生机制为软骨联合处慢性损伤。同样,足内侧弓的疼痛和压痛在临床上同样常见,表现为与运动、活动相关的间歇性疼痛,足副舟骨的存在是该类病症的常见原因[4],其与扁平足的关系仍存在争议[2,3,5]。

2.2影像学诊断

足副舟骨症状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同时应注意鉴别,足副舟骨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6]。胡觉清等人对于51例曾有足副舟骨扭伤史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特征检查。发现51例患者中:Ⅰ型27例(52.9%);Ⅱ型21例(41.2%);Ⅲ型也称舟骨角型3例(5.9%)。Ⅰ型和Ⅲ型影像学表现清晰,而Ⅱ型较复杂,不易确诊[7]。

3高发人群及损伤类型

3.1高发人群

就从业类型来看,军人、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学生、及重体力劳动者均是足副舟骨疼痛损伤的高发人群[8,9]。曲绵域等调查了71名体操运动员,副舟骨变异13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特别对从事体育运动及舞蹈等足部功能要求高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确切[9,10]。

3.2损伤类型

3.2.1损伤机制

当足副舟骨存在时肌腱异常止点止于足副舟骨,作用力通过软骨结合部传导至舟骨,两骨之间产生扭矩,造成假关节活动紊乱,产生慢性疲劳、慢性损伤和非特异性炎症进而引发疼痛,修复后产生的瘢痕亦可刺激神经产生症状。

3.2.2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

足副舟骨Ⅱ型变异患者因扭伤、慢性劳损及剧烈运动,足舟骨与副舟骨之间相互撞击、挤压而导致足舟骨、副舟骨软骨下缺血坏死,后引起足舟骨、副舟骨形态学的改变及舟骨局部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6]。

3.2.3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是指由副舟骨引起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导致的平足,主要临床表现为中足内侧疼痛性包块,内侧足弓塌陷伴不同程度的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足部畸形之一,足背内侧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3.2.4胫后肌腱功能异常

有研究指出胫后肌腱异常止于副舟骨,导致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继而会引起胫后肌腱对内侧足弓支撑减弱,导致成人非对称获得性扁平足,发展到一定阶段可造成整个下肢的疼痛、无力及行走不便等症状;同时,改变胫后肌腱力线,从而发生痛性滑囊炎和伴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性胫后肌腱炎。

3.2.5足部副舟骨与舟骨融合成巨舟骨畸形

部分副舟骨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足舟骨部隆起畸形、疼痛及压痛,严重者行走不便,表现在单侧巨大副舟骨形态不规则,并与其舟状骨融合成巨大骨性结构的先天性畸形,实属罕见。

4治疗手段

4.1保守治疗

常用于临床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穿宽松舒适的鞋子,改变运动方式,如避免剧烈活动;物理疗法:如第二至五足趾屈肌、第三至五足趾屈肌等长收缩锻炼,足趾抓毛巾锻炼等,即通过增加足内侧纵弓高度治疗痛性足副舟骨;石膏外固定;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物,可减轻炎症性足副舟骨的疼痛和肿胀症状;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2];外敷中药及中成药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且效果不理想、症状顽固患者,则应针对性的择期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且在文献报道中提到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Kidner手术及改良Kidner手术、单纯切除术及改良单纯切除术、经皮钻孔术、内固定融合术、关节镜辅助治疗等。

5总结

1.运动医学、骨伤科学以及矫形外科学已逐步提高对于足副舟骨的重视程度,相关研究及对应性手段不断发展。

2.足副舟骨影像学表现较复杂易误诊,临床需加以健侧对比,足正位和外侧斜位可以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3.在入伍军人、高水平运动员及下肢重体力劳动者中进行普查,尽早发现,早期预防。

4.足副舟骨是人体足部最常见的副骨,症状一旦出现,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并注意功能恢复;考虑生物力学手段等。

参考文献

[1]崔好才,马宏良,孙海强.足副舟骨2型手术治疗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03):314.

[2]张存,俞光荣.痛性足副舟骨诊断和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06):360-363.

[3]丁萌,郑卫民.关于足副舟骨的运动性损伤诊断与治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171-172.

[4]池雷霆,李程,张东,李智,黄波,张廷玖,庾明,王枰稀.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J].中国骨伤,2009,22(12):933-934.

[5]刘飞,郭浩山.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痛性足副舟骨15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125-126.

[6]庄杰,吴仕龙,王国平.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06):625-626+721.

[7]胡觉清.足副舟骨扭伤的影像学特征[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10):1064-1065+1076.

[8]曲新涛,于秀淳,付志厚,孙海宁.军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的保守与手术治疗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01):19-21.

[9]梅宇,郭秦炜,胡跃林,焦晨.改良足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运动员及非运动员疼痛性足副舟骨疗效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02):104-107+173.

[10]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