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探究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与设计

魏菲

河北省临西县水务局魏菲

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水利渠道工程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息息相关,提高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能力是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与设计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一、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实际意义国内对水利工程防渗的重要性不太重视,在防渗设计方面投入也不大,所以导致水利渠道的防渗效果不理想。比如,大部分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混凝土类的防渗材料,这种材料在防渗方面效果比较好,但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抗冻性较差,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很容易造成渠道的病害。

所以,了解水利渠道工程防渗的实际意义就十分有必要。

水利工程实行渠道防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降低水量的流失。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最为有效的技术就是进行渠道防渗,同时这也是中型灌区以及大型灌区进行节水灌溉措施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渠道出现了渗漏现象,将直接降低渠水本身的可利用系数,同时还会一定程度的降低灌溉的面积,严重了浪费了本就紧缺的水资源,并且,还会一定程度的增加灌溉技术所需要的水费支出,严重的甚至会对整个工程的运行造成极大地干扰。所以,为了使得渠道输水收到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得渠水的可利用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必须有计划的实行配水以及应税工作,并且对相应的管理工作合理的提高,同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渗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的水量。

总而言之,渠道防渗技术的实行是很有必要的。

二、水利渠道工程防渗设计的原则首先,应该结合水利渠道实际工程状况,严格参照设计规范以及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充分了解渠道工程的概况、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周围的建筑、环境状况等。并且要结合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经验,参照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水利渠道的防渗、防冻、综合利用等功能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要结合渠道周围的道路、水系等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使得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与施工地区的总体规划协调。

再者,在防渗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施工方案。在对施工原材料选择时,保证防渗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选择当地的材料,减少工程费用的消耗。

最后,在对地形详细考察的情况下,结合施工现场地形、地下水位、土壤特性以及气候等因素,考虑水利渠道在防渗、耐久以及截面尺寸要求这方面因素,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性等进行综合评估。

三、渠道工程的防渗设计夯实工作开始之前要提前清理渠床中可能存在的垃圾,其中包括淤泥、暗管砖石、腐殖土和树根等杂质要清楚彻底,以免影响夯实效果;之后再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确定渠坡需要夯实的厚度,夯实部位从渠底角的部位向岸堤内侧进行延伸,它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控制在1.5米左右,达到堤顶部的位置夯实厚度要达到1米上下,总体形状呈现一个斜梯的走势。回填夯实的施工方式可以选择分层夯实的施工办法,每层中需要铺土的厚度不可以超过30厘米,对铺土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平整还要颗粒匀称。因为渠道的土质基本都是粉细砂和砂壤土,所以在施工前必须要对需要夯实的土壤进行含水量检测,只有含水量符合标准要求,方能进行施工。如果土壤是干燥土壤,则需要通过洒水等方式加强土壤中的含水量。如果土壤比较湿润,则需要通过换土或者排水的方式减少土壤中的含水量,确保土壤符合要求标准。渠道夯实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对渠坡部位进行完善。为防止夯实后的渠道因为天气过于干燥或者雨水冲刷和认为的践踏等因素导致渠道起尘甚至遭到严重破坏,工作人员最好在砼现浇开始之前的一天开始对渠道的修整工作。在对渠坡进行修整的过程中要对工程和坡表面的光滑度进行严格的操控。可以选择人工进行挂线精削的方式,如果在削坡过程中过度削坡,就必须禁止使用浮上回填的方式,必须选择和现浇标号一样的砼填孕,渠底和内边坡在平整度的误差允许出现在±0.5厘米的范围内。

水利渠道的防渗施工只有按照标准的流程作业,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想使水利渠道发挥运输水资源的作用,就必须提高水利渠道防渗工作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水资源渗漏量的大小,好的施工质量可以确保优化水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对水资源进行利用。防渗渠道的工作流程大致是:1.清理工作:夯实工作完成之后要对渠道内及两侧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渠道出现裂缝,一定要小心施工,先将裂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才能进行灌浆工作。2.辅料工作:辅料工作就是在每一个渠道的位置要均匀地铺设混凝土,一般都是根据伸缩缝的实际要求进行分块浇筑作业,在渠道的底部和渠坡位置可以使用跳仓进行浇筑作业。在衬砌工程作业当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就是按照“先渠底、再渠坡、最后压顶”的工作流程,这种工作流程有利于加强渠道的稳定性和抗渗性。3.振捣操作:在对渠道进行振捣过程中要把握好振捣的频率和时间,已达到最好的振捣效果。4.收面工作:收面工作是通过浇筑原浆,是渠道的结构性更加的紧密,保证渠道便面的混凝土保持光滑性,通常收面工作反复进行两到三次,确保效果良好。5.养护工作:养护渠道混凝土的工作主要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确保混凝土的湿度。6.拆模工作:一定要在确定混凝在初凝的转台下进行人工拆模,整个过程要细致,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渠道在全部完工后的10之15天内不可以通水。

总而言之,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在渠道建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必须要设计、施工、验收三个方面都严格把关。另外渠道防渗工作的施工技术和衬砌材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渠道施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每一道工序的用材用料,是否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效果达到最好。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我国的公共事业建设,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是群众,只有建设好水利工程,确保水利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祖国的稳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1]李田涛.水利渠道工程防渗施工方法浅析[J].民营科技,2011(02).[2]苏琨茹.水利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3]何章森,马利嘉.渠道防渗维护技术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