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王蓓

(南京市江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01月~2015年12月以来,我院供应室中的28名护理人员,对他们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显示,28例护理人员发生利器刺伤的例数和次数最多,其次为紫外线损伤、噪音损伤以及烫伤,最少的是污染血液损伤和化学消毒剂损伤。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污染器械的回收、手工清洗器械以及手套防护不到位,并且同防护知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以及手工搬运利器等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体现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损伤,其危险因素同自我防护措施、意识和管理等有关,因此,供应室必须要加强在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宣教,严格器械管理,明确回收工作流程。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71-02

职业暴露,主要指的是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而导致自身暴露在相关危险因素中,从而造成健康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它也是目前造成医疗工作者主要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各类医疗用品进行包装、清洗、回收和消毒等,这就导致护理人员需长期暴露在锐器、热源、潮湿、噪声、致病原、化学消毒剂以及压力容器等危险环境中,从而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害到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2-3]。下面,本文随机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2月之间,我院供应室中的护理人员28名。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就其职业暴露情况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12月以来,供应室中的在职护理人员28名。年龄大约在19岁~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5.1)岁;女性护理人员19例,男性护理人员9例;工作时间大约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2.4±0.7)年;受教育水平中,7名为中专,15名为大专,6名为本科。经过临床诊断,28名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对比差异不明显,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通过对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过往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写和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两大部分,其中:①职业暴露类型,主要包括六大类,即污染血液、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利器刺伤、烫伤以及噪音;②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防护知识是否充足、防护意识是否充分、是否手工搬运利器、污染器械回收是否规范、手套防护是否到位以及是否手工清洗器械。调查问卷共发放28份,且回收率为100%。要求被调查护理人员须如实、认真的填写。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6.0对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采用χ2检测表示计数资料。当差异值P<0.05时,则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临床比较分析显示,在供应室28例护理人员当中,发生例数和次数最多是是利器刺伤(27例,180次),其次是紫外线损伤(24例,141次)、噪音损伤(21例,117次)以及烫伤(18例,60次),最低的为污染血液损伤(13例,45次)和化学消毒剂损伤(10例,29次),各项对比之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职业暴露已经成为医院中造成医务人员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相关卫生部门统计,全球每年有700多万医疗工作者存在职业暴露损伤问题[4]。因此,医院加强对职业暴露损伤的防控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供应室则是医院中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最多的科室,是医院运行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负责院内各科室中各类重复应用的医疗器具、物品、器械等的清洗、回收和消毒工作。由于供应室是医院中各类医疗污染物的集散地,且医疗器具大多具有尖钩利刃(如手术器具、输液针头等),因而容易对护理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感染以及暴露伤害[5]。

本次研究表明,28名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暴露损伤为利器刺伤,其次是紫外线损伤、噪音损伤和烫伤,再次是污染血液损伤和化学消毒剂损伤。而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污染器械回收的不规范、手工清洗器械以及手套防护不到位等,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以及手工搬运利器等因素也是造成其职业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各级医院在进行供应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时,要针对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具体危险因素,加强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综合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严格规范污染医疗器械的回收流程,对全部污染器械尤其是带尖锐部件、污染血液以及传染性病菌的器械先进行彻底的消毒,而后利用专门的长镊子对它们进行分类、清点,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②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伤害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他们在防护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职业暴露损伤的严重危害,提高自身在工作中的警惕性,并掌握相应的防护方法和措施;③明确器械清洗的步骤,在清洗过程中要先对器械进行分类,而后进行浸泡、刷洗,并在清洗时戴好双层乳胶手套,加强手部、肘部的防护。对破损或厚度不足的手套要进行及时的更换。从而更好的确保供应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颜晓清,刘侠.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04):83+86.

[2]谭庆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0):13-14.

[3]华春燕.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02):161-162.

[4]郭光梅.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预防干预措施[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0):1026-1028.

[5]张华敏.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