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樊娟

樊娟(甘肃省永靖县医院骨科甘肃永靖7316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322-02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家人心理和生活上的负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尤其以女性多见,一般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髋周肌群发生退变有关,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首选[1],同时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现就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共住院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4.3岁。其中16例损伤原因为不慎跌倒,1例为车祸致伤,1例为病理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空心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例(其中1例为双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既往有基础疾病者12例,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切口延迟愈合,经治疗护理,康复出院,住院18~35(平均26.2)天。

1.2结果

切口延迟愈合1例,为双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右侧切口,经治疗护理后,切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多由意外事故所致,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对患者心理的了解和疏导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需求,细心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以消除疑虑、恐惧、悲观和抑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及效果,让病人了解手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多给予探望、陪伴、照顾,详细解释手术、卧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愈后的可靠信息,同种病例的手术效果,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争取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1.2体位护理

股骨颈骨折术前通常需行1~2周牵引(皮牵引、骨牵引)以减轻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而利于手术,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肢的功能位置和维持有效的牵引,患肢置于外展10~15°中立位,注意保护足跟部,用海绵垫或棉垫衬托,使踝关节保持在90°背伸位,搬动和使用便器时将整个骨盆托起,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每1~2小时协助患者抬臀一次,以减少局部受压,同时轻揉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

2.1.3疼痛的护理

除骨折引起疼痛外,肢体放置不合理、局部组织受压缺血、情绪过度不稳定,也会引起疼痛,所以,应针对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保持患肢功能位,适当抬高患肢,用棉垫衬托,以舒适为宜;遵医嘱行患肢牵引治疗,以减轻疼痛;必要时使用镇痛泵或止痛药止痛,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和足趾功能锻炼,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减少患者的疼痛;病情允许时可定时变换体位,使患者感觉舒适一些。

2.1.4健康指导

由于这类患者多属年老体弱,卧床时间长,为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可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次10分钟,每2小时1次,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健侧的直腿抬高运动。定时协助翻身,预防褥疮,指导患者做扩胸、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吸烟者戒烟,天凉时注意保暖。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尿壶和便盆的方法。健康指导对象由患者扩大到陪员、家属,确保达到较好效果。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清淡、高热量.高旦白.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多的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注意多饮水。

2.1.5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做好术前的各项常规辅助检查,请相关科室积极治疗各种内科合并症[2],改善心、肺、脑、肝、肾等功能,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从精神状态、活动耐受力、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估手术耐受力。

术前一天给予擦浴,术野皮肤准备,范围上至肋缘,下至患肢膝关节,前后均超过躯体中线,剃除阴毛,清洁脐孔,修剪趾甲等;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是局部皮肤情况,确保清洁无损伤;做药物过敏试验,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要时遵医嘱备血。根据麻醉需要,术前禁水4-6小时,禁食8-12小时。术前更换清洁衣裤,嘱患者排空膀胱,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术前取下患者首饰、手表、假牙、眼镜等贵重物品,并交给家属保管;带好各类片子(如X线、CT、MRT)、术中用药等,并与手术室工作人员交接班。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的重点是异常症状的早期发现。患者术后6小时内取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给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意识、面色、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和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切口与引流管的护理

2.2.2.1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渗出较多,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2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温度、颜色、肿胀程度,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血循环障碍,报告医生处理。

2.2.2.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堵塞和引流液反流,每1-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保持引流管通畅。

2.2.2.4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患者主诉局部胀痛、负压袋内引流液骤然增多时,提示创腔内有出血,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5引流管一般于术后48-72小时拔除。

2.2.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3.1压疮的预防:老年患者因皮肤干燥,外周血运差,加之牵引或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易发生压疮。因此,每1-2小时协助患者抬臀1次,并对患者的骨突处及受压部位进行皮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2-4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2.2.3.2肺部感染的预防:患者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利用拉手抬起上身及臀部,增加活动量,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给予叩背,每小时5~10次,以改善肺通气功能,必要时雾化吸入,锻练腹肌,以利痰液排出。

2.2.3.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期,其严重症状是肺栓塞,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3]。术后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及循环情况,抬高患肢,并向心性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小时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主动屈伸运动,并交替性地做趾、踝运动;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牵引中一律禁止抬高床脚进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避免在双下肢进行静脉穿刺。

2.2.3.4便秘及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讲解饮食、排便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指导患者尽快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给予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及含钙多的奶制品,如芝麻、香蕉及其它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等,按摩腹部,多喝水,促进肠蠕动,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留置尿管者,保持导尿管通畅、清洁,定时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大于1500ML,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

2.2.3.5髋关节脱位:脱位是人工假体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常延长术后康复时间,也是造成人工假体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为了预防假体脱出术后应卧硬板床,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禁止内收、外旋、屈髋大于90°的动作,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还可穿“丁”字鞋固定;协助患者翻身时,翻身角度不宜超过30°,避免侧卧位。

2.2.3.6切口出血与感染: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切口疼痛情况,切口周围是否红肿,引流管是否通畅;预防关键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仔细止血,引流管放置合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切口敷料干燥,积极进行抗感染处理。

2.2.3.7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只要内固定可靠,功能锻炼合理,患肢负重时间适宜,一般不会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现象。

2.2.4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应鼓励患者早坐起、早下地、晚负重。患者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可鼓励进行深呼吸运动;术后第1天,进行患肢足踝、足趾主动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第2天,根据病情给予半坐卧位或平卧位,行股四头肌及臀肌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并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术后第3-7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双下肢交替进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同时被动进行屈髋屈膝活动,屈髋<90°[5],活动量由少到多,逐渐过度到主动屈髋屈膝锻炼。置换假体者一周后开始离床,一般患者于术后6周开始下地活动,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拐杖和健肢支撑站立,离床时必须有人搀扶,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逐渐增加,应遵守循序渐进、个体化、全面性地原则,防止强硬牵拉。行走时患肢保持外展位,避免患肢做内收、内旋、外旋动作,避免屈髋>90°。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康复锻炼中,便于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2.2.5出院指导

2.2.5.1体位:坐位时屈髋<90°;睡觉时尽量平卧,如确需侧卧,宜取健侧卧位,两腿之间用枕头保持患肢外展;6个月内不坐低矮的凳子,不翘二郎腿,不盘腿而坐,不使用蹲便器,以免髋关节脱位。

2.2.5.2饮食:注意饮食调理,多食含钙较多的食物,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多晒太阳,戒烟、少饮酒。同时要适当控制体重。

2.2.5.3负重时间:告诉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一般是4-6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肢一定不能过早负重,三月后经X线复查确定骨折愈合,才能负重。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

2.2.5.4功能锻炼:嘱患者可完成日常生活,但不干重体力活及剧烈的运动,指导患者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指导患者学会使用拐杖。

2.2.5.5复查:出院后一月、三月、半年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可随时来院复查。术后1年来医院取内固定。

3结论

我们通过对住院患者从心理护理,生理舒适护理,术前准备,健康指导等各个方面,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接受手术,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为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术后按计划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饮食,体位,积极主动进行各项功能锻炼,促进了患者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因此,围手术期提供各种有效护理,对他们安全度过手术期,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靖,党育,张培训.21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8):729-730.

[2]王丽芳.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5.

[3]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998.196-212.

[4]李文,叶美连,双侧人工髋关节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33-34.

[5]李文,叶美连,双侧人工髋关节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