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车工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车工教学效率

刘林之

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莱芜271100

中职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车工的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这就使得专业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才能使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技能,顺利地走向社会,成功就业。让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明确车工技能的价值。另外,要活化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学习车工的热情,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苦练基本功,拥有一技之长。

一、让学生领会普车技能是值得学习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弄懂这门技术和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对于中职生来讲,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一门技术就是硬道理。当前,大部分就读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迫切渴望能拥有一门技术,并希望能通过一门技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工业的地区就有机械加工,有机械加工的地方通常都有车床加工,就需要车工。不仅在重工业地区,在中小城市甚至各乡镇对普车的应用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普车技能的技术人才就成为了十大“吃香”的职业之一。

二、激励学生学习,成就车工本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生区别于普通的高中生,他们没有高考压力,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堆积如山的试卷和死记硬背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而普车这门课程恰好是一门动手机会很多并需要直观教学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唤醒、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强有力手段。普车课程面向的是职中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普车,好动、好奇心大、喜欢新鲜事物是他们的特点。因此,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普车的兴趣,如何引发他们对普车更大的好奇心,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起始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去发现问题,才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普车是车床中最基本的车床,是学习车床的基础。学生在普通车间参观的时候,他们的好奇心是最大的,总想知道机床是干什么的,可以做些什么,机床的每一个部分是什么,那么多按钮有什么功用等。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既要使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得到解决,又要引导他们做出更深入的探究,从而保持对这门学科的求知与学习动力。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开设新生体验课,向他们展示普车工艺产品,如千斤顶丝杆、蜗杆传动、螺纹配合、偏心曲轴、机械手等来吸引他们。同时在学生初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言语上、动作上要避免过于枯燥,要活化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一种快乐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气氛,能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普车技能不再过于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

三、为学生创造成就感

中职生往往缺乏自信、自尊,又往往不能自律、自强,但同时也具备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求知欲和表现欲强、可塑性强这些特点。作为教师,不能根据他们初中学习的成绩、中考的失败而定义这些学生为“烂苹果”,要相信学生都是可以培养、转换、可塑的。职中学生更需要得到认可,需要鼓励,渴望成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快乐,把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重新建立起来,把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这是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学生很多时候存在浮躁、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表现在学习普车技能过程中急于开动车床,进行车削加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刀磨得不好,加工出来的工件就难以见人。而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脆弱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恐惧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分层布置任务,几个同学一个小组进行配件的加工、车刀的刃磨、机床的维护等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一种挑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提交工件的时候,教师要多给予赞扬和鼓励。同时,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点,进行手把手教学,并就某个项目实操先演示一遍,然后在旁边指导,让他再实践一次,进而加工出属于他亲手加工出来的工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向他演示其他的一些操作技能,让他感觉到可以超越其他同学,增强他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普车的主动性。

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和是教育的高效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亲和的形象和学生交流,应具有“三心”即爱心(就是把学生当成兄弟姐妹,与他们交朋友,关心和呵护身边人的爱心)、耐心(就是一步一步慢慢改变,水滴石穿,潜移默化使学生进步的耐心和恒心)、细心(就是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剖析学生、制定方略的细心)。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具备“三心”,接近和深入学生中间,就会给自己更多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作为职中的专业教师,我们要结合职中学生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学生在技能方面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