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院前早期心肺复苏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跳骤停院前早期心肺复苏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尤旭梅祖胜梅祖钧

尤旭梅祖胜梅祖钧(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434020)

【摘要】目的对呼吸心跳骤停的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抽取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案例98例,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这98例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抢救与转运措施与患者发病的原因、年龄、时间、地点等因素有关。结论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对其实施及时的抢救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抢救与转运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心脏骤停实施复苏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在临床上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病,导致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有许多,因此抢救措施也就会有所不同[1]。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呼吸心跳骤停进行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措施,为今后在临床上实施抢救提供参考。以下为本次研究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上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2011-2012年这一段时间里我院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案例98例,在所抽取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例和女性患者47例,患者的年龄在25-76岁不等,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并,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应用。

1.2方法

对所抽取的我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抢救与转运案例9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抢救与转运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1.3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这98例案例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抢救措施与患者发病的原因、年龄、时间、地点等因素有关。这些案例中抢救成功的有46例,成功率为46.9%。发病原因:外因性疾病34例,占34.69%。意外事故如呼吸道出现异物,食物或是药物中毒31例,占31.63%,内因性或者是原因不明确的有33例,占33.67%.患者年龄:25-35岁有21例,约占21.43%。35-45岁有22例,22.45%。45-76岁有45例,约占45.92%。时间及地点:白天发病的有51例,夜间发病的有47例。有35例患者是在家中发病,有18例是在来医院的途中发病,有6例是在其他诊室发病,由27例是在工作岗位上发病。抢救措施:有43例曾经进行了初步的心肺复苏抢救,我们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和方法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抢救后复苏的情况:有37例经过初步的抢救后转归,并且在10分钟后予以了复苏抢救,其中有28例患者复苏成功,有9例经复苏抢救仅数分钟的时间就得以复苏成功。其余42例抢救时间超过30分钟,仅有11例出现了微弱的脉搏,但是仍未能复苏成功,31例对复苏没有任何的反应,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措施主要有:将呼吸道开放、对心脏进行按压、予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或者是应用复苏药物等。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想要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抢救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对急救知识进行普及,医务人员应当增加急救意识,对自救以及互救能力予以提高。②急诊科室要配备有素质高技术硬的医疗队伍,对抢救工作能够做到稳、准、快,分秒必争,尽量做到忙而不乱,秩序井然[2]。③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予以及时的清除,使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应该对患者进行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操作,从而使抢救的成功率得到提高。目前电除颤依旧是常用的一种抢救手段,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④在进行抢救时要用留置针快速对上肢的脉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由于该处的血管相对比较粗大,很容易穿刺成功,且也比较容易进行固定,滴速快,方便进行给药,而且不会复苏的进行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在气管内进行用药一般效果比较好[3]。⑤在对静脉通道进行开放时不适合选择使用含糖的液体。因为心脏发生骤停后,组织器官会发生缺血缺氧的现象,机体处在应激状态,内源性和外源性儿茶酚胺会产生释放作用,血糖的生成量增加并且组织的利用率出现降低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出现增高的现象。在进行复苏期间糖代谢的过程为糖酵解的过程,会增加酸性产物,致使脑组织发生酸中毒的现象,若是向患者体内输入含糖液会对脑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对复苏的成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应选择使用PH在6-6.8之间的林格试液或者是生理盐水等,尽早对脑组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4]。⑥对于采用复苏药物而言,肾上腺素仍是目前的首选药物。因为该药能够产生增加心肌以及对外周血管进行扩张的作用,对心室高低起搏点予以兴奋,加快心率,而且还会使心排血量增加,以及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对心肌缺血的症状予以有效地改善,对心脏的复跳具有一定的帮助。最近一段时间有学者曾主张对于其予以大剂量应用,但是一般情况下剂量为每次3-5毫克为最佳,剂量过大极易引发一些毒副作用,若是剂量过小的话又不能够产生兴奋心肌的作用,因此在应用时对量要准确把持。⑦对该类患者进行转运时一定要对患者的体位予以特别注意,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及手术等,将详细情况通知院内要求其相关科室立即做好准备,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转运时必须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避免患者因体位不对而出现呼吸受阻的现象,这会给抢救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5]。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对其实施及时的抢救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医疗工作者尤其是身处院前急救科的医务人员对该项工作应予以特别的重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加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8-149.

[2]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172.

[3]张颖,高秀芬,史志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453-454.

[4]廖晓玲,白建萍.对医院护理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2A):1377.

[5]郭明贤.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