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培养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关注教学细节培养创新能力

张文静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广安638550)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的一个细小片段。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值得教师钻研和突破,若能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开发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否则,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就会在老师经意和不经意中流失。教学细节的处理,有许多要靠教学机智,它是教师积极反思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教学细节需要教学机智,也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既逝的教学行为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使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案例一:一堂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规定的课程,老师问:听懂了吗?”“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一位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是正常的。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哪个学生愿意戴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呢?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老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很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案例二:一堂数学课上,老师教学11-20数的认识,有这样一个片断:教师把10张卡片发给学生,要求点到名的说出自己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师:11-20中最小的一个数请上来。

生1:11是我,我是1个十和1个一组成。

师:比20少1的数请上来。

生2:19是我,我是1个十和9个一组成。

11-20各数的持有者都站在台上,教师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当教师让学生回座位时,学生一拥而散(秩序混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不能乱挤,要按顺序下去。”

课堂上被有意无意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往往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对学生心理、行为所具有的“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位严谨的教师。该例中或许老师没有在意学生的这句话,但是学生“意外”的一句话值得老师深思,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和顺序,还可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行。因此备课时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或活动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在组织教学时,就会有意识地将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运用渗透于各个教学细节之中,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案例三:一堂数学课上,教学内容是“吨的认识”,老师从开始上课到下课整堂课中都把“吨”字读成去声,老师未作任何处理,后来在老师读法的影响下,学生读去声的越来越多,到下课时有近80%的学生读去声。“吨”字的正确读法声调应是阴平,而教师误读为去声。这时如果老师真的拿不准该字的读音,可以谦虚地向学生请教或马上进行一次学生查字典比赛,这样既解决了读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部作品,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堂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以意外和惊喜,会令我们陶醉和享受。

数学新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笔者就怎样培养创新思维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教学中深挖每一节的多解因素,并结合学生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引导他们在解法上求“异”。引导学生寻求多解的规律,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不能停留在“一解一得”的水平上,要引导学生掌握变异规律,举一反三。

第二,鼓励大胆设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向“创新”发展,即使他们提出的见解还存在某些不足,也要予以鼓励和肯定。

第三,培养“联想”习惯,提高思维的流畅性。一是遵循知识结构,进行“联想”训练,如学生一接触到倍数关系时就逐步进行“联想”训练,使学生对倍数关系的理解更加完整、透彻,从而到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能顺利适移。二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联想”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某种思维定势,丰富他们分析问题时思维的指向。

第四,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大家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如果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新知。一次我给学生出的题目是: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上,挖掉一个长、宽、高分别是3厘米,1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该模型现在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在没有模型的情况下,只得出了一种答案:后来让他们通过模型的操作,许多同学很快就得出另外几种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灵活性,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创新。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的广泛性。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数学。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数学的应用性重视不够,使得数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难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注重问题尽量从实际提出,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