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何丽华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温岭市3175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手术室感染;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nursingcareonpreventionofoperatingroominfection.Methods:90casesofpatientstreatedwithvarioustypesofsurgery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pidedintoresearchgroupandcontrolgroup(45casesfor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care,whiletheresearchgroupwasgivenbothroutinecareandcomprehensivenursingcare.Results:Thehealingofincisionofresearchgroupwasobviously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infectionrateofresearchgroupwas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nursingcareinallusiontooperatingroominfection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fectionrate,promotethequalityofsurgeryandensurethesafetyofpatients,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inclinic.

【Keywords】Nursingcare;Operatingroominfection;Applicationeffect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各类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其中预防手术室感染是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关键与重点。手术室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就医的时间内所致的感染,而入院前所潜伏或携带的感染不包括在院内感染之中。据有关调查表明,易感体质、身体抵抗力弱、药物作用、医院环境污染及病房缺陷、在医期间交互感染等因素均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措施,严格细致的检查每个护理操作环节,避免感染在院内的出现与扩散。为保障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感染,我院在手术各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2岁,平均46.2±5.5岁;手术类型:消化道手术15例,骨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9例,其它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3~71岁,平均45.8±6.2岁;手术类型:消化道手术16例,骨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7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即基础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制度管理: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技术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加强隔离消毒制度,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同时加强执行与监督制度。②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认真按照护理流程及查对制度进行操作,提升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与观念。③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术后给予空气消毒,保持清洁。每日通过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物体表面,将无菌物品放置于专用位置,并定期消毒清洁。放置、使用灭菌物品时应注意检查其完整性及化学胶带指标色彩,若有可疑情况不应作为无菌包应用,术前及术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强化对手术器材及物品的灭菌消毒管理,确保无菌合格率达到100%,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特异性感染及感染用品应以“消-洗-消”为原则进行双消毒处理。重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配合防控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④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强化人员管理,医护人员及所有患者须更换手术服及患者服,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术前对患者病情给予细致掌握,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有效咳嗽、深呼吸、拍背等)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备皮、清洁卫生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此提升免疫能力,避免感染发生,加速切口的愈合速度。术中应注重无菌操作意识,以此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术中应降低空气中细菌落入切口的数量[2],传递器械时应注意动作幅度,术后更换约束带、被罩、床单,开窗换气,及时处理术后污物,同时定期对患者切口给予检查及处理,避免感染加重。术后应对各类型管道给予妥善固定与认真标注,保证管理的畅通,做好失禁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并遵医嘱加强饮食指导,以此提升免疫能力。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率(%)表示,两组间对比以x²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与完整性。手术室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患者自身衣物或携带感染所致的污染常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3]。因此,加强各项消毒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出现是护理工作的关键,这既能够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又能够有效减少医疗风险。

我院对手术室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这对防控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是从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护理干预前合理改善手术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有利于减少感染出现的几率,在感染性手术后采取正确及时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在本次护理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消毒洗手是常见的护理步骤,但部分护理人员常因消毒意识缺失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引发感染。因此,手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洗手制度进行消毒与清洁,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需要时可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两手高于肘部,防止污染。

总之,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325.

[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99-101.

[3]马剑.手术室感染的防控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