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王锋莉裴静

王锋莉裴静(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山东滕州277500)

【摘要】总结了615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主要是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注意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亦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教育;认为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A16)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高发,常是暴发流行[1]。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烧及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2011.3—2011.11我院感染科病房接收了615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15例,男397例,女218例,重症病例47例,死亡2例,年龄10个月—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烧、皮疹、口腔粘膜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循环衰竭。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烧,体温37.8℃—41℃,热型不规则。皮疹主要为斑丘疹和疱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臀部皮肤,不痛不痒,少数病例皮疹波及患儿的下肢及膝关节。47例重症患儿都有精神差、高烧持续不退、恶心呕吐、易惊频繁;肢体无力、肢体肌阵孪。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其中有9例患儿的皮疹不典型,有6例患儿面色苍白、两眼上翻,心率增快,四肢发凉。

1.2治疗原则及结果

568例轻症病例早期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和抗菌素预防感染治疗,重症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抑制炎症反应,静脉注射免疫蛋白中和病毒,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心功能不全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经5—7天的治疗,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47例重症病例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2周后有45例痊愈出院,有2例患儿死于肺出血。

2.病情观察

2.1早期症状观察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为2—7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即出现,1-2天后即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主要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部、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呈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另有患儿在口腔颊粘膜与唇内软腭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时疼痛、流涎、拒食、食欲不振等。

2.2重症患儿观察

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时持续高热不退,应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可出现精神不振,不哭不动或烦躁哭闹,观察是否有嗜睡易惊、头痛、肢体肌阵挛、运动不稳、全身软瘫无力、抽搐、昏迷等。应高度警惕,以最快速度就诊,及时抢救,出现呼吸浅促、困难、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等到,也应尽快就诊,需快速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

3.护理措施

3.1加强隔离

本病的传染源是患儿和健康带病毒者,在咽部、粪便和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途径传播[2],入院后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动、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病室采用紫外线灯消毒,凡接触过患儿的医务人员应用流动水洗手或消毒液洗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再放入熏箱消毒,患儿玩过的玩具、餐具、日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曝晒,患儿呕吐物和粪便经含氯消毒剂消毒2h后再倾倒。隔离时间以1周为宜,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疱脱落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

3.2发热的护理

手足口患儿均有发热,也有不发热者,发热期间,护士加强体温监测,每4h测量体温1次,对体温<38.5℃的患儿可采用冷敷、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措施;高温会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对于体温>38.5℃,持续不退的患儿,用一般退热疗效不佳,[4]我们通常以物理降温为主,同时辅助药物降温。发热期间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退热期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受凉。

3.3皮疹的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穿柔软的衣服,软底鞋少走动,以减轻皮肤破损,勤剪指甲,勤洗手。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进行注射或贴胶布时注意避开破损处。

3.4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

患儿口腔内皮疹、疱疹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严重时会影响患儿进食,哭闹不安,所以宜给予患儿清淡温性的流质、半流质饮食,禁食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应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的患儿,应根据医嘱适度采取药物治疗,例如将华素片研成粉末或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溃疡处,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减轻疼痛,促使溃疡面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5健康教育

一般采用口头讲解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因此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播传染,家长应对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它用品,用含氯消毒液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阳光下曝晒,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6心理护理

由于患病带来的疼痛,以及实行隔离治疗,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发放患儿就诊告知书及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讲解预防原则,治疗措施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可治、可防、可控。

4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疱疹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将重症患儿隔离,安置于ICU病房,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进行针对性护理。病室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恢复期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朱启容.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例中肠道埃可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顾植山.从手足口病谈中医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义.浙江中医大学学报,2008,32(3):385-386.

[3]杨美功.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9.4.40-41.

[4]尚云晓,蔡栩栩.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诊治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17.

[5]孔德凤.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9.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