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恋

湘潭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进行止血干预,观察组(n=30)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进行止血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可有效提高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对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积极作用,且产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其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和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剖宫产进行前置胎盘的分娩[1],但是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子宫收缩力较差,导致胎盘剥离面止血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进行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止血干预,并与常规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的干预方法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30例产妇接受常规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进行止血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产妇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中经产妇19例,初产妇11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6.48±5.39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7.85±1.08周,对照组产妇中经产妇20例,初产妇1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03±5.16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7.93±1.14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产妇术后24h出血量均大于500mL[2];②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术式分娩;③产妇对受试药物无用药禁忌;④产妇无严重肝肾疾病、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⑤产妇和产妇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止血干预,即常规注射缩宫素和止血药物,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止血,若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可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观察组产妇行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进行止血干预,即术前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对于初次剖宫产产妇做下腹横向切口进入腹腔,再次剖宫产产妇于原瘢痕切口部位做手术切口进入腹腔,将产妇的子宫自盆腔从腹腔中拖出,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进针点选择在产妇子宫下段外侧0.5cm处为宜[3],缝针时从子宫后壁绕过,从进针的对侧位置出针,环形捆绑缝合,而后打结,打结时注意将缝线拉紧,依据产妇出血量适当增加缝针数,两针之间的间距以0.5cm~1.0cm为宜,直至产妇宫体无新鲜血液流出为止,缝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第一针的缝合位置,通常选择最下方出血位置附近处进行缝合,自上而下进行环形缝合,缝合完成后通过缝扎对针眼出血处进行止血,观察10min~15min,确定无出血后,关闭产妇的腹腔,缝合手术切口,同时静脉滴注20U缩宫素+500mL5%葡萄糖注射液。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有效:治疗后产妇产后出血完全停止,或出血量减少至50mL/h以下,产妇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尿量30mL/h以上;无效:治疗后产妇出血量仍高于50mL/h,各项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子宫收缩力未恢复,尿量低于30mL/h。产妇不良反应主要考察食欲下降、腹泻、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产妇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后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并发症,尤其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产后更为常见,其多是由于产妇分娩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临床上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多采用子宫按摩和注射缩宫素等方式,缩宫素虽然可以有效促进产妇子宫收缩,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大剂量给药后产妇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产妇分娩后身体的康复。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通过压迫、捆绑,从而有效挤压产妇子宫壁弓状血管,减少产妇宫内的血流,并促进局部血栓的形成,从而发挥止血的功效,同时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使产妇的子宫肌层处于缺血状态,有利于进一步刺激产妇子宫的收缩[4],并进而压迫子宫内部的毛细血管血窦,使血窦关闭止血,可有效降低缩宫素的使用量,降低因缩宫素使用剂量过高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对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身体恢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观察组产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减少了促宫缩药物使用量,有效的避免了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杰,王黎洲,李兴,等.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5):418-421.

[2]贾惠琴.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06-107.

[3]孙静,陈香,庞颖,等.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2(4):99-101.

[4]俞丽丽,彭珠芸,胡翠芳,等.背包式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附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5(6):47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