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宕昌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宕昌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措施

黄金荣

甘肃省陇南公路管理局宕昌公路管理段甘肃陇南748500

摘要:山区公路受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频发,滑坡灾害已经成为影响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宕昌山区国道212线滑坡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措施

1.宕昌山区地形地貌、地质情况简述

1.1地形地貌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的交错地带,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山岳特殊显著。

1.2地质

宕昌县属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发育构造侵蚀中高山、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河谷三种地貌形态。处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大沟深坡陡,断裂褶皱发育,岩土体工程性质差,地质条件十分脆弱。

2.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以自重为主动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一个或数个软弱面发生以水平位移为主的顺坡剪切滑移现象。滑坡是山体斜坡地段的一种表生动力地质现象,滑坡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斜坡临空面、易于滑动的岩土体、软弱结构面等基本地质条件,常常还受灾害性降雨、地震、人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3.宕昌山区国道212线滑坡处治典型案例分析

3.1悬臂式挡渣墙+柔性防护网

(1)国道212线K331+750-K331+820(白杨坝)段路基左侧山体坡度陡,坡体为碎石土层,稳定性差,受雨水冲刷常有掉渣、落石及小型塌方、滑坡发生,严重危及道路行车安全。经现场勘察决定采取悬臂式挡渣墙+柔性防护网被动防护措施进行处治(图1)。具体方案如下:①路基中线向右侧偏移1.5-2m,路基左侧设置悬臂式挡渣墙,墙高5m,高出路面4.5m,并在墙顶设置柔性防护网。②墙背1.5m高度范围内采用砂砾石等粗粒料填筑密实后,铺筑20cm厚C20混凝土护面加固,以便于后期养护清理。

(2)主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①首先人工对防护区域坡面进行清理;②基座定位、安装;③锚杆基础定位及制作、安装;④钢柱、拉锚绳及支撑绳安装与调试;⑤钢绳网、钢丝网的铺挂与缝合。

(3)效果分析

柔性防护网主要适用于路基具有一定缓冲地带的崩塌、落石及小型滑坡路段,且需对墙背崩塌堆积物进行定期清理。

图1挡渣墙+防护网图2框格梁防护

3.2框格梁防护

国道212线K345+330-K345+410(三盘子)段,路基左侧山体坡陡,坡体稳定性差,极易发生崩坍、滑坡等灾害,2015年5月山体滑坡造成国道212线交通中断4小时。2016年初对该处山体进行了框格梁防护(图2),具体方案如下:①框格梁底部设置仰斜式内护墙,墙顶设置C25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及截水沟。②从下而上设置四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碎落台,其中第一至第三级坡率为1:1,第四级坡率为1:1.25。③梁间节点处设置水泥砂浆锚杆,倾角25°,锚孔直径为110mm,从下而上第一、二级边坡锚杆长度为16m,第三、四级边坡锚杆长度为10m。④锚杆注浆采用1:1水泥砂浆,水灰比0.38-0.48,砂浆强度不低于M35,注浆压力0.5-2MPaf。⑤框格内采用植生袋进行绿化。

(1)(2)主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①边坡应遵循从上往下,从两侧向中间分级分段施工的原则,每开挖一级加固一级,再逐级向下开挖施工。②横梁、竖肋及基础钢筋应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再浇筑混凝土。③锚杆与框格梁采用螺栓和钢板进行联接,锚孔位置应取在框格梁的交点中心处。④孔口应采取可靠的止浆措施以保证孔内注浆压力,当孔内注浆初凝后,及时进行二次劈裂注浆,使浆液充分进入岩土裂隙。

(3)效果分析

该处滑坡于2016年进行了框格梁防护处治,经处治后山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截止目前未发生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保障了道路的安全畅通。

3.3抗滑桩

(1)国道212线K340+740-K340+795(通北口)段河谷狭窄,因渭武高速公路主线占用国道线路,国道线向内侧山体偏移,该处山体坡度较陡,山体上部覆盖较厚的的坡积碎石土层,极易发生滑坡灾害,改移线路时对内侧山体实施了抗滑桩治理方案(图3)。具体方案有:①沿线路前进方向设置12根C30混凝土抗滑桩,桩长15m(其中地面线以下8m,地面以上7m),桩身尺寸为长1.5m*2m,间距3.5m。②桩柱间预制安装C30混凝土挡土板。③C30混凝土冠梁浇筑成型。

(2)主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①按设计图纸开挖边坡及平台,在坡顶处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开挖时须密切注意,确保坡面稳定。②施工平台开挖后,为防止孔口变形,应立即进行锁口施工。③孔桩开挖必须采用跳桩分节开挖法施工,严禁连桩开挖。即跳两桩开挖,分节开挖深度0.3-0.5m后立即施工该节护壁,下一节开挖应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终凝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④每节护壁均应检查中心点及几何尺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作。⑤灌注混凝土。混凝土要用串筒浇注,距浇注面的高度不大于2m,每浇筑0.5m要进行振捣,并注意钢筋密布处混凝土的填充,保证混凝土密实。⑥桩身露出地面后,要做好地下桩头的破除、清理及钢筋的顺直连接,桩顶预留与冠梁连接钢筋。⑦挡土板预制时,须根据设计预留安装孔和泄水孔,挡土板安装完成后,现浇冠梁混凝土。⑧抗滑桩的施工重点在于施工安全上,桩底施工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周围土层的情况,桩口一定要配备安全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效果分析

工程完工后,通过数次观测滑坡体上各点的位移很小,基本没有变化,抗滑桩处治方案对该处滑坡体起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图4绕避

4.结束语

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滑坡的地质、水文情况,充分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效益,确定最优的防治方案,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阮航,张勇慧,朱泽奇,王进.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5(11):3337-3344.

[2]涂美珍,张正雄,任超.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方法综述[J].西部交通科技,2015(07):1-6.

[3]冯建伟,刘靖.基于AHP-FUZZY与数值仿真计算的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5(0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