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职场招聘任职条件骤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金融危机后职场招聘任职条件骤变探析

李林徽

李林徽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调查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职场招聘的任职条件在普通话能力要求上发生了具有市场特征的飙升式骤变:危机前职场招聘要求普通话能力的职位仅占4.5%,危机后职场招聘以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要求较强普通话能力的职位达86%。发生骤变的原因,是因为用人单位在应对和处理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纠纷过程中,发现了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经济效益巨大的无形性价值。这种骤变,给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和求职者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

[关键词]危机后职场招聘任职条件普通话

[作者简介]李林徽(1966-),女,广西都安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双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61-03

一、金融危机后职场招聘任职条件的飙升式骤变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事业单位招聘的职位任职条件在普通话能力要求上发生了飙升式的急速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一)从无要求到有较高要求,并有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两种形式

我们分别对广西人才市场2003年、2009年和2011年的用人招聘信息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是:2003年3月22日的人才交流会共招聘2840个职位,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要求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较强的职位有128个,仅占总职位的4.5%,其中明确提出普通话水平要求的职位仅占总职位的0.5%。2009年3月24日的校园招聘会招聘职位2044个,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较佳、口齿伶俐、口齿清楚”之类要求的招聘职位1425个,占全部招聘岗位的70%,其中要求必须普通话标准的招聘职位有379位,占总职位的19%,要求“口齿伶俐、口齿清楚、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较佳”的职位则达1046位,占全部招聘岗位的51%。2011年7月1日从广西三所高职院校就业网上下载的广西、广东、上海、苏州、昆山、福建、四川、天津、北京、山东等各地企事业单位招聘简章,总职位866个,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和“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职位则占到招聘总职位的86%。

调查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前仅有4.5%的招聘职位提出普通话水平方面的要求,绝大部分职位对普通话能力是没有要求的。而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和2011年,对普通话水平提出较高要求的招聘职位从4.5%飞速飙升至70%,再飙升至86%,绝大部分职位对普通话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的职位有生产技术员、销售经理、销售助理、培训师、客服人员、主持人、人事助理、行政助理、售后工程师、咨询师、修理服务站信息管理员、区域销售顾问、行销回访员、导游、销售代表、大客户部经理、电话营销员、销售专员、培训讲师、导购(搭配师)、市场开发人员、收银员、服务员、播音与主持、高级接待、会计顾问等等。连生产技术员、售后工程师、信息管理员、人事助理、行政助理、会计顾问这样的岗位也明确要求“普通话标准流利”,这在过去的招聘中是没有的,也是人们在过去的习惯思维中所没有想到的。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任职条件的这些骤变,表明金融危机已经促使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员工的普通话能力,普通话技能已经悄然走红职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在职位任职条件中对普通话能力的要求有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两种形式。

1、对普通话能力的显性要求。对普通话能力的显性要求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简章的职位任职条件中直接而明确地提出普通话标准程度或普通话能力方面的要求。这类要求在招聘条件中的表达语式有“普通话标准”、“普通话流利”、“普通话标准流利”、“普通话流畅标准”、“普通话达到或相当于二级乙等水平”、“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等等,都是对普通话水平的明确要求和直接点明。

2、对普通话能力的隐性要求。对普通话能力的隐性要求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简章的职位任职条件中不直接点明普通话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是用其它必须以标准普通话为存在和成立前提的能力方式来含蓄地提出相应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职场招聘对普通话能力的隐性要求通常以“口语能力较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较强”、“较强的团队能力”、“口齿伶俐”、“口齿清楚”之类的表达方式在招聘条件中体现出来。

在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的当今中国,普通话已经成为所有用人单位必用的工作语言。“较强的口语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较强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和“较强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身处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环境中,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如果不够标准,在工作交流中是无法做到“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而“较强的组织能力”、“较佳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能力”等,则必须运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通过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的方式来实现。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被组织、被沟通、被协调的对象往往是怀着一种戒备、挑剔的心理在接受组织、沟通和协调的,对方的口头解释、口头说服、口头鼓动稍有不足就有可能触发其厌烦、抵触、不合作等等心理,导致组织、沟通、协调行为的失败。普通话如果不够标准,让怀着戒备、挑剔心理的对方听着别扭难懂进而厌烦乃至鄙视,想实现“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和“口齿伶俐、口齿清楚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和“口齿伶俐、口齿清楚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普通话比较标准的隐性要求。这类要求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呈现出一种飙升的态势。

(二)骤变的市场性特征

用人单位对普通话能力的要求可分为政策性要求和市场性要求。政策性要求是指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性文件做出规定,要求某种职业岗位必须由普通话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人员担任并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目前对普通话能力的政策性要求,主要是针对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文秘、公务员、国营单位员工等公共服务类的职业和岗位。市场性要求是指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在招录员工时自行规定某种职业岗位必须由普通话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人员担任。市场性要求目前有两种情形,一是对没有政策性要求的职业和岗位提出要求,二是对有政策性要求的职业和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企事业单位招聘在任职条件上对普通话能力要求的这些骤变,具有明显的市场性特征。

1、骤变的需求性和主动性。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企事业单位招聘在任职条件上对普通话能力要求的这些骤变,主要来自非国营企事业单位。国家政策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非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及职位任职条件并不干涉,上述的政策性要求对非国营企事业单位并不具有约束力。众多非国营企事业单位在金融危机后对绝大部分没有政策性普通话要求的职位,提出了较高等级的普通话能力要求,完全是企事业单位在应对和处理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矛盾问题过程中,发现了普通话潜力不小的无形性价值,基于实际工作、市场竞争和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主动提出来的。这种基于市场需求性和主动性的骤变式要求,因此烙上了深深的市场性特征。

2、骤变的要求比政策性要求更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普通话的要求比国家政策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要求还高。例如,中央金融工委发布的金融工发[2000]8号文件规定:金融系统“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员工,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规定的三级甲等”[1],但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南宁运行中心发布于2009年4月10日,后来实际招聘人数为233人[2]的招聘广告中却明确规定:“专业不限,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达到或相当于二级乙等普通话水平”[3]。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明文规定了某职位在普通话要求方面的相应等级,企事业单位却根据市场竞争和工作实际需要提出更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这显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性特征,也是人们在过去的习惯思维中意想不到的骤变。

二、金融危机后职场招聘任职条件骤变的原因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市场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也更加频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和危机应对过程中,企事业用人单位顿悟式地发现了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潜力不小的无形性价值。

(一)普通话技能性特征的发现

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市场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也促使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频繁流动成为必然。自然而然地,国语普通话就成了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区域员工正常交流,顺畅沟通的必然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工作沟通的顺畅和有效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团体协作的成败和工作效率的高低,普通话能力因此成了人力资源成功沟通,高效工作,事业有成的基础性技能,其技能性特征因而得以显性地表露出来,企事业用人单位终于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矛盾问题中骤然发现了普通话的这些技能性特征。

(二)普通话无形性价值的发现

金融危机的冲击触发了各种潜在的矛盾纠纷,迫使我国企事业单位面临种种困境和问题。许多企事业单位在应对和解决种种问题和矛盾纠纷中发现,有效的语言沟通、成功的组织协调、较强的团队能力不仅可以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因此造成的各种重大损失,保障企事业单位顺利度过难关,而且还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潜力不小的经济效益。而成功的沟通和协调离不开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必须以普通话作为工作和生活语言的组织环境里,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是口齿伶俐、口齿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前提和保证。标准流畅、口齿清楚、悦耳动听的普通话让人听着舒畅愉快,乐于接受,可以促成组织协调、沟通解释的成功;方音浓重、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则让人听着别扭难受,厌烦回避甚至鄙视拒绝,往往导致沟通协调的失败。普通话的国语地位和民族共同语特性,对企事业单位则起着提升文化品味和增强员工凝聚力的作用,进而发挥企事业单位形象的广告作用。企事业单位终于惊喜地发现,较高的普通话水平不仅具有技能性价值,而且还能产生文化形象价值、形象广告价值、员工凝聚力价值等等,其无形性价值不可小视。因此,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便把“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等作为必不可少的用人条件提了出来。

三、结语

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应对和处理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纠纷过程中,发现了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因此在招聘时一改危机前几乎所有职位都不要求普通话能力的做法,对绝大部分招聘职位在普通话能力条件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致使要求较高普通话能力的招聘职位从危机前的4.5%骤然飙升至危机后的70%然后又再飙升至86%,促成了普通话能力悄然走红职场的新态势。这一骤变形成的新态势,昭示了企事业单位应对危机的经营智慧和商业胆识,也昭示着国语和民族共同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潜力不小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此,只要普通话的国语地位和民族共同语特性不变,普通话走红职场的新态势就将稳居高位而保持不变。这也给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大学毕业生普通话水平较差,其实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金融工委.关于加强金融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Z/OL].2000-05-18.

http://www.bjedu.gov.cn/bjsjwcs/652744886218391552/20061222/26792.shtml.

2.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南宁运行中心关于新招聘客服专员岗前培训安排的通知(附件)[Z/OL].2010-04-02.

http://www.ccb.com/gx/20100402_1270196395.html.

3.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南宁运行中心招聘客户服务专员[Z/OL].2000-06-28.

http://www2.gliet.edu.cn/zfb/jy/NEWS/shownews.asp?id=4764.

(责任编辑:王胜强)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1C0220)研究成果之一。)

AnExplorationontheQualificationsinWorkplaceRecruitmentafterFinancialCrisis

LiLinwei

Abstract:Researchshowsthatafterthefinancialcrisisin2008,therequirementonjobhunters’Mandarinability,amongotherqualifications,hassoaredwithmarketcharacteristics:thevacanciesrequiringjobhunters’Mandarinonlytakeup4.5%beforethecrisis,whilethatnumberafterthecrisishassoaredto86%,eitherimplicitlyorexplicitly.Thesuddenchangeiscausedbythefactthattheemployershasfound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sofMandarinanditshugeinvisibleeconomicvaluewhenwheyaredealingwiththeproblemscausedbythefinancialcrisis,whichhasagreatwarningonthefollowinggraduatesandjobhunters.

Keywords:Workplaceafterfinancialcrisis;recruitment;qualifications;Manda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