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3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探究

彭勇廖红

彭勇廖红

[摘要]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单一,大多数是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多样性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拓宽翻译人才培养的范围,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翻译教学。与此同时,在有兴趣的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人才多样性应用型复合型培养模式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如今的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和世界的融合进一步加深。英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桥梁沟通作用。为了促进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一方面是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中国距离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解决如何才能引进的同时,如何才能将引进的高端设备和高新技术为我所用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便是翻译。解决翻译问题的关键是翻译人才的水平和数量。这种翻译人才说到底是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这种翻译人才需求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如何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这是摆在全国高校的一个主要任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自然是责无旁贷。本文是省级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测试与改革》研究的一部分,应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是进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测试与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办学实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都与地方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也是为本地的经济社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当前的翻译人才的培养集中在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上。这种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除了传统的翻译人才的培养,还有外贸和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当然,这种翻译人才的水平还难以说有多高,但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能够满足当地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和以前相比,这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最近几年,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在尝试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其中一点就是将大学英语的授课学期改为2-3个学期,然后在此基础上开设英语的后续课程。据了解,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开设的后续课程包括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而英语翻译课程不在其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校方和大多数英语老师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胜任英语翻译的学习。二是认为有了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就已经够了。还有就是学校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缺乏。所以针对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就搁置起来。

二、当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或弊端

新建本科院校起点比较低,所培养的翻译人才还不能和老牌的高等院校相比。由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是由地方高等专科院校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各种硬件设施及师资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人才的培养集中在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上面。翻译教学的师资主要是新进的翻译硕士或具有较丰富翻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翻译史、翻译理论及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由于这些翻译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所以翻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就非常有限了。主要是文学类的翻译,还涉及到一些旅游和外贸的翻译。另外,所使用的翻译教材比较陈旧,内容及所涉猎的知识面也比较单一,翻译教学的辅助设备就是多媒体,加之学生本身的水平所限,所以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仅仅可以适应当地对翻译人才的一般性需求。如果涉及到文学、旅游及外贸以外的翻译,这些毕业生就很难胜任了。由于师资的限制和意识不到位,新建本科院校几乎都还没有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始翻译课程,这个就从根本上堵塞了其他专业的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翻译的道路。懂英语的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又没有机会和渠道中学校学习翻译。自然,在这一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翻译方向的毕业生的知识面就非常单一了。而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专业的或者说是复合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翻译人才就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这方面的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步降低,这势必反过来影响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

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社会,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方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着手制定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在提高高校自身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能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对人才的多样性的需求。当然,在高校,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对此情况的认识还不足,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翻译课程对英语的基本要求。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没有必要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曾经在3年前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来自经济管理、机电、土木、电气、材料、医学等等专业。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37.8%的学生有意愿在完成英语基础课程后,继续学习英语翻译课程。而根据笔者对四川省几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如: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等,08-11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四级过级率都保持在30%以上。有的年份高达45%。这种情况说明,新建本科院校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翻译课程的英语基础知识,他们完全有能力学好翻译,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完全可以为他们开设翻译课程,满足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需要。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他们完全有时间和精力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不仅是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自己今后的事业做准备。学校有这样的教学资源,毕竟新建本科院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策略和措施

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方面所遇到的困境,与其说是困难,不如说是机遇和挑战。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发展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强学校发展的内功。为什么说要确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发展策略呢?因为新建本科院校起点比较低,虽然这些高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老牌高校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相应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老牌高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确定一个务实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求短时间内取得多大的成绩,但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样的策略之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后续课程

非英语专业学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占了高校学生的92%以上,因此,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拥有广大的市场。不会出现没有学生学习翻译的场景。因为在3年前笔者所做的调查中,部分学生表达了非常强烈的翻译学习愿望。这部分学生往往英语基础较好,相应地,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比较高,学习效果也会比较乐观。当然,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必须要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首先,要制定适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规定教学的主要内容,所需的学时,测试方法。笔者以为,这个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了解翻译史、熟悉主要翻译理论、掌握基本翻译技能、具备一定翻译实践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目的,所以它和专业英语翻译课程应该有差别,不能和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一样。这是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决定的。其次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即教学设备、师资等情况以及当地及周边地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由于地区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发展方向本身就有区别,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应当有所差异。但是,翻译课程有些内容是必须要讲授的,比如翻译史、主要的翻译理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翻译技能。差异主要体现在翻译练习和实践这方面。课堂上讲授和练习的翻译技能,应当要涉及到翻译的主要技能,并通过练习和实践力求学生能基本掌握这些技能。因为高校所在地区有较多的企事业,可以收集一些与企事业相关的科研、技术、生产、经营等相关的资料,供学生练习,老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评。老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翻译出更好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大型企业,派学生为这些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和接受翻译的实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前提是这些企业或事业单位本身就有翻译人员,可以给学生实际的指导。最后是翻译测试,这个测试应该包含翻译史、主要的翻译理论和句子及段落的翻译等内容。翻译测试结果出来后,要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要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做出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特别是要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调整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传统的翻译教学是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环境单一。翻译课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把翻译课本上的知识尽量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尽可能地消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翻译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翻译技能。最后老师再进行纠错。在课时上的分布是老师课堂讲授占4/5的课时,学生练习占1/5的课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重语言训练,轻逻辑思维训练,偶有技巧讲解,但仍停留在经验阶段(詹建华,赵崇俊,2007))。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练习纠错当成是训练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进行改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就是学生认为翻译课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可喜的是,目前对翻译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一些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方法已经为一些教师所接受。笔者以为,在众多的翻译理论和教学模式中,建构主义教学观是适合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被否定,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进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组成了翻译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张承芳主编,2000)。

笔者认为,这种建构主义的翻译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讲授及学生理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翻译实践以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讨论及改进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达到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传统的翻译教学没有涉及到翻译实践,所以学生的翻译能力自然受到了限制。翻译实践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个软肋,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或老师对此的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好,翻译课程也会学得好,学生的翻译能力也就高。事实上,学生的翻译能力需要在翻译实践中去提高。近几年的学生翻译实践证明,受过翻译实践训练的学生水平明显超过没有接受过翻译实践的学生。所以,翻译实践也应当是翻译教学中的一部分。学校可根据翻译实践的实际需要,在当地为学生联系一些企业或翻译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另外,在教材选用上,除了选用新的适合学校培养目标的翻译教材外,还应当增加英语专业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化、旅游及外贸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学生选修有兴趣的其他专业,以达到了解并熟悉及部分掌握这个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翻译中出现贻笑大方的译作。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目标,新建本科院校还需要在师资上有所作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鼓励教师出去进修或深造,聘请或引进有着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其他行业的翻译人才为学校的客座教师。以适应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要。

五、结语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测试与改革是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翻译人才服务的,目前各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英语教育改革也在各高校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英语教育的一部分,翻译教学却还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这需要高校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对翻译教学的改革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改变传统的翻译教育观念,翻译教学的对象不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应当包含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让学校真正地成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的摇篮。

注:

[1]贾丽婷.以培养实用性翻译人才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改革[J].北方文学,2010(7).

[2]束永睿.英语翻译教学提升对策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0).

[3]戍林海,李静.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关照下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J].外语界,2010(2).

[4]陶友兰.翻译专业汉英翻译教材的建构模式新探[J].外语界,2008(2).

[5]詹建华,赵崇俊.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6]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7]张美芳.中西翻译研究翻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纵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5).

[8]朱庆.培养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邮编: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