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及评价

崔勇

崔勇

(四川省汉源第一中学四川雅安625300)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摘要: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认识是肤浅的、贫乏的,旧思想很浓厚,但我们对他们的思想的评价是肯定的,他们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他们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反侵略爱国主义探索求富揭露君民共主先驱

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思潮是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的,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正是反映了从地主、商人、官僚、买办中正在转化为民族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我们从他们的舆论鼓吹、著书立说中,可以归纳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一、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首先是爱国的热忱。早期改良派对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感到忧虑,对外国侵略表示极大愤慨。认识到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一个个“太息痛苦流涕”,“梦寐不安,行愁坐叹”,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这种爱国热忱是很可贵的。

其次是揭露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罪行。要求国家独立,抨击清政府同外国资本主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特别反对外国人把持海关,控诉海关的掌权者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罪行。他们指出,海关大权掌握在外国人之手,洋货进口税轻,国货出口税重,造成了严重入超,民族资本家无法同外资竞争。对外国传教士在华的文化侵略进行了抨击。他们指出,外国侵略有两种方法:通商是经济上掠夺财富,传教是精神上夺取民心。

早期改良派的爱国主义思想难能可贵,但具有局限性。他们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并没有发展到同外国侵略者作坚决斗争的程度,认为外国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本身太弱,如果中国自强,外国便不敢侵略了,模糊了对西方国家侵略本质的认识。并且没有具体的好的对付侵略的方法。具有妥协和软弱的一面。

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早期改良派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原因,第一阶段,认为外国强盛的主要原因是船坚炮利。第二阶段,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振兴商务,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制造枪炮武器,认为应像西方那样振兴商务,发展资本主义,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要求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他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和主张:

1.要求改革税制和废除厘金。王韬指出:“数十里之地,关卡林立,厘厂税厂征榷烦苛,商民交病,行旅怨咨。”后来他们还指出,厘金的设立是为了军需,而太平天国已被镇压下去,厘金为何不取消呢。

2.要求去掉官督。他们反对官督商办,提出“去官督”。,要求商民自办企业。郑观应说:“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形象地揭露了洋务派之凶狠面目。薛福成提出导民生财、为民理财,用机器殖财养民等观点,着眼放在利民上,他希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鼓励商民自己筹款设立公司。

3.要求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商居末位,社会上重农抑商。早期改良派羡慕西方商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反对重农抑商的封建主义观念,要求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中央各部之首,地方应设立“商务局”,保障地方商务的勃兴。

4.要求发展工业,崇私。他们都主张发展机器工业生产。薛福成写了一篇《用机器殖财养民说》,这是对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精炼生产的颂歌,他说机器生产的好处是生产力高、产品多,成本低、节省劳力,民可富、国可强。他们还宣扬崇私的理论,认为“私”是人的天性。自己替自己打算叫“私”,这是人人正当要求,人各得其私,天下便公了。

这些意见虽未成系统,却给后来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对封建政治腐败的揭露和君民共主思想

(一)对封建政治弊病的揭露

首先是对官僚制度的揭露,认为官僚制度的弊病有三:一是机构重叠,冗员太多。冯桂芬说:“国家多一冗员,不特多一糜瘭禄之人,即多一朘民膏之人,甚且多一偾国是之人,亦何若而设此累民累国之一位哉。”。二是贪污横行,营私舞弊。贪污横行是封建吏治腐败的一个特征。王韬说:“惟知耗民财、殚民力,敲骨吸髓,无所不至,囊橐既饱,飞而飏去。”这种官吏根本不能治民,只能殃民、剥民,比豺狼还凶狠,比强盗还难治。三是繁例酷刑。他们主张减条律,省号令,以利于民,还反对酷刑;其次是对科举制度的揭露。认为科举制度不能治国安邦,反而毁坏人才,摧残人才。但他们不敢提出废科举,只建议采取别的办法,来选拔人才。他们提供学习西方,建议设翻译书馆派遣王公贵族出洋考察,派留学生去外国学习,还提出普及教育;第三是对君民关系的探讨。认为君位太尊,君门万里,上下隔阂,民情不通,民隐不达。王韬提出重民思想。

(二)对议会制度的介绍和提倡

中法战争后,早期改良派对西方议会制度加以介绍和宣传,希望清王朝在政治上有所改革,这时他们的认识从船坚炮利经由振兴商务而达到了第三阶段,即要求君民共主,使国家富强。

(三)君民共主思想

要求以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在郑观应看来:“政治不良,实业万难兴盛”,他认为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即西方的议会政治,他反复阐述了议会制的优越性。认为设立议院后,才上下通情,朝野同心同德,一切事都会有条不紊。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不受外国的侵略。

早期改良派对西方议会政治的介绍和提供,在当时并没有触动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在一潭死水的封建社会中不啻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思想上的浪花,引起了波动。

早期改良派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他们看到中国政治上的种种弊端,便急急忙忙地开药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不及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因此他们的理论是肤浅的,贫乏的,他们还没有打开西方政治学说的大门。他们遵循儒家思想的体系,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的旧思想很浓厚,没有在传统思想领域内掀起一场革命。存在很多弱点,如封建性浓厚,仇恨农民运动以及温和的渐变思想,这种思想状况是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还不甚雄厚有关的。

但是,我们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的评价应该是肯定的,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德,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早期改良派强烈的爱国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对中国如何走向富裕的道路,作了种种探索。他们学习西方,追求真理,其思想是标志着十九世纪下半期进步思想发展的一块一块的界碑,是探索者走过的一步一步的足迹。他们认识西方富强的道路有一个过程,由船坚炮利到振兴商务,到君民共主,他们的建议和主张,为后来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他们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资产阶级改良派正是继承了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并加以发展,同洋务派正式决裂,掀起了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