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高阳

高阳

浪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高速公路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一、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1、道路存在“先天不足”,埋下许多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道路存在许多“先天不足”,给道路开通后的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以广西兴业-六景高速公路为例,由于道路多为软土地基,在桥面与土基交接处,因沉降不均匀,很多路段出现路面高度错层,即“桥头跳”,其是影响行车安全的最常见因素。产生“桥头跳”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差;排水不畅及填土流失;对桥头高填土及软基等处理措施确切;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部分路段道路现行设计存在偏差,如视距不足,转弯超高不合理,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部分道路运行一段时间后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老化、缺失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或补充,对行车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2、人的因素造成交通隐患和事故

在高速上发生的众多交通事故中,有多重的影响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占了一大部分的比重。因为高速公路是封闭的、立交的、无干扰的,路面情况和周围的环境都是良好的,因此很多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基本不采用措施,正因为这样就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遇到突发情况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高速交通常识,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行驶这些都是导致高速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由于出现超载的现象,所以经常在高速上就会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况,再加上天气有的时候出现雨雾和路面结冰或者积水,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人为因素包括,缺乏行驶经验、违章开车、生理,心理状况异常。

3、环境因素影响交通安全

道路环境方面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主要有环境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环境对能见度的影响及交通量。首先是环境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雨、雪、雾等不良天气条件下,路面上会形成一层水膜或冰层,降低路面的附着系数,使得车辆的制动距离显著增加,容易导致车辆在高速行车的情况下打漂、侧滑、甩尾等,诱发交通事故。路面附着系数与事故率关系曲线。其次是环境对能见度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有90%的信息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能见度的下降会导致有关交通刺激信息的比例减少,而其他微弱信息的比例增加,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犹豫、疏忽、甚至是错觉。另外,由于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行驶速度快,一旦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经常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形成多车连环追尾相撞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雾天行车的主要障碍是低能见度和视距错觉,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行车时,按驾驶习性,许多驾驶员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前车的尾灯跟车行驶。当前车遇到突发情况而前后车之间的车距过小或行车速度过高时,往往会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雾天行车时,驾驶员是根据自己对大雾浓度的感知来控制车距的大小,由于大雾从产生到消散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过渡过程使得驾驶员因很难正确判断自己的行车位置而产生距离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前车紧急制动,后车就会由于安全车距过小而导致追尾事故。

4、通事故现场处理不及时、防护措施不力,存在二次事故隐患

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后,由于人员伤亡或道路监控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事故处理机关赶到到场时间长,事故现场处于无警示、无安全防护的“路障”状态;一些事故处理机关赶到现场后不能按照规范划定安全防护的范围,没有在现场来车方向的车道内设置警示标志牌、反光锤筒、现场警戒带等安全防护装备,给途径现场的车辆有效的警示;民警在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警惕不高,思想麻痹,不按规定穿反光背心,事故现场相关的乘员、救援人员随意滞留在路面上,容易引发二次事故。

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车辆管理

一是严格执法,区分车种,坚决杜绝全挂拖车、铰接式客车、拖拉机等农用车以及时速低于限速的车辆驶入高速公路;二是加强车辆技术性能的检测与管理。针对高速公路运输的特性,对于经常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驾驶人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期到公安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对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车辆做出允许通行高速公路的许可,对性能不佳的车辆,告知驾驶人不得行驶高速公路;三是加强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面对高速公路运输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全性能的高低逐渐成为人们选择购车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改进汽车的安全使用性能作为预防交通事故前置程序也愈来愈重要。

2、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面对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交通管理部门是管理的主体,各成立一支专门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队伍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省市交通管理部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加人员编制,配足警力,保证每个路段都有足够的警力上路;加强民警高速公路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安全预防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交通民警的专业素质。新开通的高速公路管理必须跟上,防止管理上出现真空状态。由地方交通管理机关托管的路段,由于高速公路管理和交通的特点,其与普通等级道路管理方式、措施差别大,也应落实专门的队伍负责高速公路管理,一部门多管或一路多部门管容易造成管理混乱,难以集中力量针对性解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

3、合理的分配高速公路交通量

提高高速公路安全运输是交通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还要实现高速公路运输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对高速公路交通量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节有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国内外在关于高速管理经验分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合理分配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一是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的控制;二是高速公路主线的交通控制。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的控制所谓入口匝道控制就是控制进入高速的车辆,通过匝道上游和下游道路的差额来控制,简而言之,控制车辆避开高峰期。可以预料:入口匝道控制的结果是通过把高速公路上延误因素转移到入口匝道,从而在高速公路上维持一个既不间断也不拥挤的交通流,也就是把超量的车辆转移到其他可替换的道路上,或转移到需求较低的其他时间。高速公路主线的交通控制是为了改善高速更加安全的运行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它对高速起到调节,诱导、节流、分流、警告的作用,是高速公路基本控制的核心和主体。

4、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台风和冬季冰雪雨雾天气。为此,要深入探讨研究恶劣天气下影响行车安全的课题,不断积累资料,利用交通电台和广播及时发布恶劣天气信息,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5、保持应急救援车道畅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了,高速公路行车道两侧的应急车道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然而,实现中很多驾驶人员对于这条“生命线”的理解都不深刻,致使在紧急情况下许多本该可以救活的生命贻误了抢救时间,一些本该可以快速处置的灾害事故延迟了抢险最佳时机。

结束语

总之,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需要各方的努力,从而才能保障高速的正常行驶,以此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性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宏伟.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侯利敏.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5)

[3]冉念.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

[4]常宇,王长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