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年郑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04~2011年郑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陈彦哲王万民李肖红高利华

陈彦哲王万民李肖红高利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0053)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081-02

【摘要】目的掌握郑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疫情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累计报告菌痢23674例,年均发病率42.43/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64.85/10万,2011年降至最低20.99/10万;5~10月份发病占全年发病的78.51%(18586/23674),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0:1,散居儿童、学生、农民三个职业占发病总数的60.64%(14351/23674),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36.13%(8553/23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郑州市2004~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防治不容忽视,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郑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为了解郑州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掌握其流行规律,我们对郑州市2004~2011年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

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国家统计局提供。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4~2011年郑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64.85/10万,2011年降至20.99/10万。累计报告菌痢23674例,年均发病率42.43/10万(表1)。死亡1例。郑州市菌痢在甲乙类传染病排位中2004年~2007年居于第3位,到2009年降至第5位。

表12004~2011年郑州市发病情况一览表

年份发病数发病率甲乙类传染病中排位

2004年460464.853

2005年419961.973

2006年346150.843

2007年325847.833

2008年252437.214

2009年181426.575

2010年200329.195

2011年181120.995

合计2367442.43*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2004~2011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7月份发布最高4665例,2月份发病最低502例,5~10月份是发病高峰(见图1),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8.51%(18586/23674)。从发病月份来看,每年发病趋势基本一致,病例呈散发状态。

2.2.2地区分布2004~2011年8年合计报告发病率前为县(市)、区分别为:中原区、上街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这五区报告发病数占总数65.92%。2004~2011年中原区不论发病数还是发病率均居于第一,新郑市、新密市发病率较低,除2004年外,2地市其他年份发病率均不超过15/10万。(见表2)

表22004~2011年郑州市各县(市)、区发病情况

地区发病数位次发病率位次

郑州市23674—42.43—

中原区57001134.661

二七区3165368.824

管城区2457485.123

金水区3557249.675

上街区7281092.152

惠济区5831243.266

中牟县1155721.1010

巩义市1008815.9011

荥阳市1962540.408

新密市800912.1113

新郑市6591113.3912

登封市1270625.069

高新区5051342.937

2.2.3人群分布

2.2.3.1职业分布菌痢发病前五位的职业: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32.84%(7773/23674),学生占14.48%(3426/23674),农民占13.32%(3152/23674),幼托儿童占6.93%(1640/23674),工人占8.62%(2040/23674),前五位职业发病18031例,占发病总数的76.16%。

2.2.3.2年龄、性别分布2004~2011年郑州市菌痢男性发病13821例,年均发病率48.32/10万,女性发病9853例,年均发病率36.23/10万,男女发病比为1.40:1。8年间,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最高的5岁以下人群,占报告总发病数的36.13%(8553/23674)。15~40岁报告发病7375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1.15%。

3讨论

2004~2011年郑州市菌痢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发病率最高(64.85/10万),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虽有小幅反弹,但2011年降至最低20.99/10万。但仍高于广州市[1]、开封市[2]、常州市[3]。发病率下降与郑州市近几年来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得到广泛改善以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意识增强有很大关系。

2004年~2011年郑州市菌痢呈散发状态,全年均有发生,但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每年4月份开始上升,5~10月份为持续高发期,11月份开始下降,次年1~2月份降至最低。季节性分布与广州市[1]、开封市[2]、合肥市[4]等一致,这可能与夏秋季降雨量多,湿热温度下细菌易于繁殖,苍蝇等传播媒介密度高及高温下人们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等有关。郑州市城区发病率高于县级市,这与国内其他地市报道[5,6]一致。这可能与城区人口流动性大,进城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生活卫生状况及饮食居住条件较差,防病意识淡薄及市区医疗资源丰富,就诊便利、就诊意识较强[3]有关,也可能及市区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意识较高有关。

在人群分布方面,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做为社会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流动性大,外出就餐和集体就餐的机会多有关[7]。郑州市菌痢各年龄组均有发病,0~5岁发病数最高,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8]。这主要是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差,自主卫生行为能力差等有关。同时也与儿童喂养情况、看护人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和文化水平等有关[8]。

综上所述,郑州市细菌性痢疾2004~2011年发病率虽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4],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细菌性痢疾仍是我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4]。针对细菌性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域、人群等流行特征,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如:加强夏秋季饮食、饮水监督,尤其要加强学校、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饮食、饮水监督;对于城区人口密集,地摊夜市多,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加强饮食及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应着重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正确的育儿方式,努力提高群众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而达到降低郑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等.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6):61—63.

[2]马军.2006~2010年开封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23):封二.

[3]陈聪,徐辉,姚杏娟.2006~2009年常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2:274—278.

[4]赵科佚,胡明霞.2004~2009年合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15(6):494—496.

[5]孙净,刘力,程均福,等.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485.

[6]罗朝晨,谢一俊,李海丹,等.福建省2000~200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8):712—715.

[7]杨雪梅,白杉.沈阳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J].职业与健康,2011,27(3):316—318.

[8]刘光涛,姚文庭,闵自强.湖州市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7):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