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预防干槽症血清白细胞IL1-β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替硝唑预防干槽症血清白细胞IL1-β检测

林洪春

林洪春(沈阳体育学院医院口腔科110102)

【摘要】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法对24例智齿拔除后应用替硝唑预防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观察白细胞与体温的变化,发现智齿拔除后IL-1β水平明显偏低,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障碍。通过口服替硝唑治疗后,患者IL1-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免疫防御等功能得到回复,结果显示IL1-β参与替硝唑药物引起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

【关键词】替硝唑白细胞介素1-β干槽症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71-01

白细胞介素1(IL1)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分为IL1-α和IL1-β.IL1-β是其中的中性亚型,人体内主要以IL1-α亚型为主,它主要分布在脂多糖激活的单核细胞的颗粒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仅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介质,还参与一系列的代谢,并与发热及炎症的病理变化有关。而干槽症即纤维蛋白的溶解性牙槽炎,是拔牙后的并发症,它主要发生与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发病率国内报道10%左右。当前,有关替硝唑运用预防干槽症IL1的改变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替硝唑应用预防干槽症的过程观察,发现许多患者在拔牙后的并发症,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而在门诊检查中体温与血象却并无明显异常改变,通过患者拔牙后口服替硝唑片剂的方法,来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体温、血象的改变及血清中IL1-β的含量,探讨患者因干槽症而致体温调节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4例需拔除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排除各种中途停止治疗或一周内服用其他抗生素患者,口服替硝唑,首日4片,第2-3日2片。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7.4岁,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三天、第八天,收集每位患者的血液做IL1-β检测,并定时做白细胞总数计数及记录体温,同时收集14名健康人员血液做IL1-β测定的对照组。

1.2:检测方法:IL1-β检测采用美国Endogen公司提供的IL1-β检测试剂盒,按说明进行标本的处理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并以Σ960酶标仪读数取值,并计算结果。白细胞总数采用计数盘法计数,体温口腔体温为结果做记录,并绘制曲线图。

1.3:统计方法:所有结果采用均值x-±S表示,并对使用替硝唑前后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又SPSS10.0forwindows版本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替硝唑在预防治疗干槽症前后IL1-β含量的变化

组别例数IL1-β(pg/ml,x-±s)

正常对照1421.70±8.04

治疗前247.58±1.55**

治疗后第三天249.41±1.72*

治疗后第八天249.58±1.80*

*与治疗前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2.1:表1显示替硝唑治疗干槽症前血清IL1-β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但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三天和治疗后第八天IL1-β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第三天与第八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白细胞总数计数:患者治疗后第三天,WBC总数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平均升高2.51×109/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八天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平均下降0.37×109/L,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替硝唑在预防治疗干槽症前后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组别例数WBC总数(10/L,±S)

治疗前248.69±1.28

治疗后第三天2411.2±1.92**

治疗后第八天248.32±1.13*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体温测量:附表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二天、第三天体温上升明显,其中第二天平均升高0.997℃,第三天平均升高0.758℃,而在第八天平均升高0.123℃治疗。

前后体温变化趋势。

3讨论

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衍生物,口服后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其中以唾液和牙槽骨浓度最高。据报道其抗类杆菌和嗜二氧化碳的所有微生物,至今未发现耐药菌株。可多途径给药,是抗厌氧菌首选药。

而干槽症病因,以往认为与创伤大小、拔牙窝大小有关。后来,有人提出纤维蛋白溶解说。但研究发现只有1/5的病因窝内保存有开始机化的血凝块。大部分病因创血凝块脱落后是通过肉芽生长而愈合,并未发生干槽症,说明血凝块分解解释干槽症的过程不一定可靠。还有学者为干槽症与拔牙创中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与优势有关。①本篇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综上所述,干槽症是因为拔牙创血凝块溶解后继发感染所致。替硝唑在预防感染治疗前体温与白细胞总数并无明显异常反应。提示患者机体处于一种低免疫力状态,体温调节功能降低,IL1-β是诱导体温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2)而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就IL1-β,它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等释放,导致下丘脑Na+/Ga2+比值升高,引起脑脊液cAMP含量增高,引起发热。本文显示替硝唑在预防干槽症治疗前血清中IL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白细胞总数正常,提示拔牙术后可导致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减退,释放IL1-β水平减少,导致IL1-β对中性粒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减弱,机体免疫应答抑制,以IL1-β介导的体温调节受阻,可导致对体温的抑制作用。治疗第三天,患者处于反应的高峰期,替硝唑治疗使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加,体温升高,受抑制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逐渐恢复。IL1-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这一方面可能由替硝唑治疗后72小时反应引起。另一方面也说明机体在排除在拔牙过程中细菌的代谢产物中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同时结果显示第八天IL1-β水平比正常对照组还是明显偏低。如果恢复正常还需一定的时间。提示与正常人相比免疫功能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不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局部使用替硝唑预防干槽症临床研究中国医刊2001.368-47.

[2]AraiKIetalCytoKines:co-ordinatorsofimmuneandinflammatoryresponsesAnnualReviewofBiochemistry59:783-836(1990).

[3]CallardRE(edt)CptokinesandBLymphocytesAcademicPress,London,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