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陆海王建辉蒋迪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118)

吉林建筑大学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吉林建筑大学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02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170273SK)

摘要:从提升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推动专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提升合作企业的社会竞争力等角度论述了普通工科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目标方向,对指导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社会竞争力

一、前言

当前,水资源、水环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民生关注的焦点,因而,社会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另外,随着水工业的兴起,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普遍设置的一门传统工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领域也正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污水处理与回用、建筑给水与排水、城市供水与排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科研工作,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及国家对环保事业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环境保护以及市政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及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正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定位,依托建筑、环保、石化行业,创办具有建筑土木特色的优势学科。在此形势下,本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创新性的变革,实践教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特色进一步彰显。由此引发的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将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推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稳健发展,及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例每年递增,就业这一现实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更会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本科毕业生是值得高校教育者思考的问题[2]。国内外的教育经验显示,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强化学生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培养具备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人才的根本途径。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并已培养出大批具有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国内的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普通工科高等院校,办学特色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的要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具体而言,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的困难,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学生渗透工程实践经验,鼓励并帮助学生在生产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2、通过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降低办学成本

众所周知,要办好高等教育,离不开实训基础条件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工艺在不断地升级换代,而学校要办好一个专业,又必须有一定的实训基础条件的投入,少的要几百万,多的要上千万,全靠学校财政投入基本是不可能的。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借助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来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减少学校的固定资产投入,无疑是最为经济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与学校合作的各城市的水务集团,一般拥有多座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为学校开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在这类企业的工程实践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借助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推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稳健发展

对于普通工科高等院校而言,培养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反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4]。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向社会输送大量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高校也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内容,提升了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本专业及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上述原因,开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将大大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日益丰富其业务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为教学建设、科研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发挥更强劲的推动作用。

4、通过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联合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力量,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而且可以在教学计划、评价标准等方面与企业更好地接轨,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通过做好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办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来授课,缓解学校专业课师资、技能型指导老师的缺乏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讲授课程或指导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更能渗透着企业的文化,传承认真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能早日融人企业,并在企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至此,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化为毕业生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三、结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对于提升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推动专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提升合作企业的社会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普通工科高等院校而言,积极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同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就此问题进行不懈努力,为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共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康琼仙.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85-88.

[2]荆肇乾,曹世玮,王郑,黄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5,(4):121-123.

[3]王弘宇,杨开,邵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5-16.

[4]谢昆,平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4,(1):69-70

作者简介:陆海(1981.0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王建辉(1980.05-),男,吉林松原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蒋迪(1982.05-),女,吉林延吉市人,吉林建筑大学,讲师,硕士,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